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30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28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正确解决新时期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老子“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生态哲学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代时的生态平衡思想对老子有一定影响,在长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生态平衡思想,他的"道"哲学强调的是按规律办事,顺其自然,对今天我们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33.
中国当代文学在性爱文本上呈现出三个文本交替出现的历时性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前的性爱/政治文本,性爱成为"革命"的附丽;新时期思想解放后的性爱/道德(伦理)文本,重"情"而轻"欲",以"情"代"性"20世纪90年代后的性爱/自然文本,开始对两性关系作自然人性的探索.这三个文本的交替出现,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教育理念上的偏离、教育体制上的滞后等六个方面,剖析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影响,提出了重树教育理念、突破体制瓶颈等改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3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礼仪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昕 《理论界》2008,(5):29-30
礼仪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创造和谐温馨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必备条件,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积极因素。文章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视角出发,在分析国民礼仪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礼仪教育特别是高校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6.
互联网络技术的崛起并愈益与传统产业、现代生活密切结合,使人类社会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跃时期。站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前沿领域的高等教育,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避免地要迎接挑战,作出迅速反应,以积极态度,牢固地占领思想政治阵地。  相似文献   
37.
如何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提高干部在现代化建设中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新时期对每一个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8.
沈从文有相当部分的小说是以人类两性之爱作为表现内容和审美对象.如果对这些艺术文本作一番考察就会发现,其性爱书写呈示出显豁的变化轨迹:观照重点由纯然的肉欲满足转向对真挚情爱的追求;表现方式从裸露转为含蓄.而这种嬗变与他的身份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39.
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心理胜任力对大学生个人就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模型。在模型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评价和深度访谈,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培养模式,并探讨了该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培养模式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创业教育与训练等。其中教学、实践与心理训练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主渠道。大学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创业教育与训练等实践过程确定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0.
1980年前后、1985年、1987年,这三个时段的女性荒诞小说颇引人注目.它们都是以对传统的拷问与对现代的呼唤而备受青睐的,而且一度成为80年代各小说潮流的代表作品.本文分析了这类女性小说形成的原因,并从主题指向、人物形象,美学形态、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阐释其文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肯定了它们对其后的女性小说文体建构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