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02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719篇
社会学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51.
古代描写地方名人的类传,我们称之为地方类传,它是以“矜其乡贤,美其邦族”为目的,以颂扬表彰州郡邦国中先贤耆旧等杰出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人物传记集,发展至魏晋南北朝达到兴盛.地方类传人物分类方式多样,主要包括耆旧类、先贤类和人物志类三种类型,在入传标准、材料取舍、内容体例以及评价人物方面与正史类传有些不同.地方类传不仅能够反映出各地在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类传中记载和保存的地方人物资料,在补史书之阙略,纠文献之谬误,以及地方志的撰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2.
文学古今演变的临界点之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学术命题,自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首倡以来,相关的学术探索新见迭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似文献   
53.
鲁迅的小说贯彻着一种具有现代品格的名实意识。名析离于实之外,遮蔽着人的认知功能:通过命名,掩盖了吃人的社会本质;由于崇名,取消了主体的当下行为。鲁迅运用无名身份与共名效应的比照、有名身份与正名困境的反讽等张力策略,还原了实的本质。这种弃名崇实的意识,执著现在,强调当下之行,体现了鲁迅小说理性的文化批判立场及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54.
西方现代传记的忏悔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精神分析理论影响下,西方现代传记对传主的忏悔意识和愧疚感有一种敏锐关注。不同于古代及近代传记作品对传主的愧疚感和忏悔行为的单纯描绘和记录,现代传记将探索的触角深入到传主的意识深处乃至无意识层面。现代传记对愧疚和忏悔的深度解释和叙事表现可以看作是传记家与传主之间关于真实人性的深度对话,现代传记的忏悔叙事也因此具有了重要的认识价值和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55.
魔幻文学是神话叙事传统的延续,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演绎着有关人类、自然以及生命主体的重大命题,它使传统活跃在现代人的心灵世界,同时又接受不可逆转的现代性,并且试图超越现代性,这是一种后现代的世界观.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路上的魔幻文学呈示出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魔幻文学所呈现的后现代世界观,对于现代人及儿童来说也具有精神上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命辞的几种常见形式及其变化形式的描写分析,支持了命辞的性质是问句的传统看法.同时,对对贞形式的命辞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7.
文学经典品格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已经证明是能够超越时空的、世界公认其为典范的文学作品中,归纳出些许认定文学品格的准则,并就其中的部分准则举例展开论述,对我国议论中的“百年文学经典”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8.
晚明时期,佛教与心学合流,在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都造成了"重内轻外"的内转局面,轻视奔腾不息的现实生活自身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当时以正统儒者自居的王船山为了维护正统儒家的理念,对佛教展开了激烈的哲学与美学批判。作为这种批判的成果,船山指出,人类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是道的体现,人们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地发掘美、创造美,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59.
释“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用"意境"来谈艺衡文的也多,本文则仅仅讨论"意境"的本义.由于意境的发生、发展走过了从"形象--意象--意境"的逻辑发展历程,所以本文虽题目为"释意境",其实是要解释"形象"、"意象"和"意境"三个概念,解释这三个概念的本义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发生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0.
南宋浙东学派的学者们 ,在国家陷于分裂 ,民族处于危难之际 ,参考、研究古人用兵的进退得失 ,分析历史 ,立足现实 ,提出了丰富的军事理论 ,为实现国家的统一、百姓免于战火 ,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试从他们的战争观及其如何运用军事战略战术两个方面来论述其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