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02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719篇
社会学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城市民谣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口头文学形式,而都城民谣显得更为典型,是特定封建王朝时代观念和审美风尚的集中体现,是民情民意的晴雨表。本文将唐代都城民谣分为政治预言、讽咏时事、市井谐谑、世情民俗四类,对代表性的民谣进行较为细致地辨析。最后指出唐代都城民谣所具有的特性,从城市空间和"舆论波"的角度重点讨论其城市属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92.
高玉 《天津社会科学》2006,6(6):111-114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性作品。其“奠基性”不仅表现在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种模式,更表现在它的学术精神上,它的问题意识、科学性、规范性等都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定下了很好的基调。  相似文献   
93.
近20余年中国叙事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定 《学术研究》2003,(8):129-132
中国叙事学20多年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西方叙事理论的译介、叙事学的文学批评和中国叙事理论建设。其总体特征是诠释到互动的递进,移植与创化的并举。  相似文献   
94.
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专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仁认为,在新世纪重新重视延安文学研究,不是又将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终极形态,而是充分注意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在一个更高的视点上对其进行新的感受和思考。朱鸿召认为,与现有知识谱系中的“延安文学传统”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实践形态的“延安文学传统”,时间上包括整个延安时期,尤其是1942年整风运动之前的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袁盛勇认为,在1949—1976年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其直接理论来源和文学资源的乃是后期延安文学,而非作为总体的延安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探究延安文学的本真,应该直面它的复杂性,并把它作为得以重新展开的一个重要起点来对待。  相似文献   
95.
本文探讨茅盾小说文本被大量转换成影视艺术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成就得失。认为茅盾小说的“名著效应”和由宏大叙事建构的小说史诗型格局是受到影视文学作家频频关注的重要因素 ,而在艺术转换过程中 ,由于影视作家把握名著的精髓以及艺术再创造的程度不同 ,作品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也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6.
许多明清小说都对古都南京表现出特别的热情,从对南京各种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关注和描绘,到<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中,沉淀为一种内涵丰富、意蕴深沉的"金陵情结",以及我们对这种"情结"文化内涵的剖析,这些都为我们理解南京文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7.
在西方学者费尽心机经营的世界文学的宏篇巨制中 ,第三世界文学往往处于弱势。通过对近几年较有影响的弗·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的学术梳理和剖析 ,说明任何企图靠第一世界知识分子的“良心发现”都是不可能实现第三世界文学的身份“疗救”的 ,真正的出路应是来自第三世界内部的觉醒。  相似文献   
98.
高玉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128-134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民族性 ,但这种民族性不是“古代性” ,它是一个复杂的组合 ,不具有某种纯粹性 ,而是兼容“传统”、“现代”、“中国”、“世界”、“本土”、“西方”等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品格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即现代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本土性从而具有民族性。中国现代文学实际上是以民族化的方式实现世界化 ,反过来说 ,也是以充分世界化的方式实现民族化 ,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现代性、世界性而否定它的民族性 ,相反 ,世界性和现代性正是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的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99.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其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具有当代性。这种当代性突出表现在他运用当代思维范式,创造性地借用西方美学思想,对传统资源进行深入发掘,提倡一种当代形态的美学;同时立基于现代社会生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开展了建设性的美育实践。本文重点探讨了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00.
古代小说作品中多有关于“灶下灵异”的记载。一方面,这些叙述受到了自古以来灶神(鬼)崇拜与禁忌观念的深刻影响,折射出文化观念的演变轨迹;另一方面,汉魏以来有关故事内容不断被扩展与丰富,出现了灶鬼作祟、灶器夜谈、灶下通灵等各具特色的题材类型。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可见出“灶下灵异”叙述在流传中情节模式与美学风格方面的细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