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7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773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宗白华先生从中西画法的不同总结出中西空间意识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空间意识与一个民族的宇宙观、哲学观、文化心理的密切关系,显示了其美学深厚的人文关怀与文化关怀。宗先生关于空间意识的比较研究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72.
一、背景:哲学美学思潮所趋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是在反传统哲学中行进的。这种造反姿态已在上一世纪末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中初露端倪。如郭尔凯郭尔攻击黑格尔的理性体系时说,一种逻辑的体系是可能的,但是不能有一种人生的体系;对上帝来说,实在本身...  相似文献   
73.
<老子>讲"道"超越感觉经验的有限与浮浅,有助于发展人的想象力、领悟力和整体直观能力;讲"道"的"自然"、"无为"特点,包含着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睿智;讲事物否定的辩证法,使人能自觉恪守柔弱无为的原则,不固执于一得,不逞强于一时;讲得道者"上德若谷"的包容性,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本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4.
陈蒲清 《船山学刊》2008,(1):207-207
胡萍博士的《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出版了。这部颇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应该是作者治学道路中的一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75.
语素"-们(-men)"的词缀性质和正词法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其他许多语言一样把"词"作为基本单位.目前.国家针对书面汉语"词"意识欠缺的现状制定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这两个"规则"中关于语素"-们"的词式书写规范存在分歧.进一步探讨"-们"的词缀性质和词式书写中的正词法问题,有利于汉语言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76.
四十年代的小说家师陀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荒野>以土匪为题材,反映时代巨轮下的一类特殊小人物在乱世中的挣扎,其渴望幸福家园的生命意识与现实生存的困境造成的悲剧性矛盾具有时代的普遍性,但小说人物刻划的独特视角以及小说别致的意境和内蕴,使它显得与其他的土匪叙事格外不同,尤其是小说呈现出的匪性、人性和诗性交织的特点对于作品悲剧性审美意蕴的深化,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77.
《通雅》是明代方以智所著的一本训诂学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源学方面的思想,反映了近代语源研究的一些成就。本文通过对《通雅》的一些复合词的语源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初步认识《通雅》复合词语源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相似文献   
78.
《三国遗事》是韩国最早而完整的佛教史著作,也是韩国第一部通史性著作,保存了韩国上古时代丰富的文学资料.  相似文献   
79.
媒介作为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单一的晶体对待,不加区分地用在各种层面的讨论中。但是,媒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晶体,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这些存在形式有着自己的规定性和作用,与文学发生着不同的联系,对文学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这一问题学界至今为止注意不够,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我们这里说的存在形式指的是媒介在时空中所取的物质形态。媒介是作为一种使相关双方发生关  相似文献   
80.
先秦散文《庄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上古汉语用词的特点,其中的“而”字主要用作连词,亦用作助词和代词。用作连词主要连接词与短语、短语和短语,可表达并列、承接等10种语法意义。其余还有由“而”组成的“而况”“而今”“然而”“俄而”等几个复音词。《庄子》中“而”的一些用法非常特殊,一些用法已经逐渐消失,一些还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