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侵害生命权所造成的损害是一个有着多个受害人的多种损害的体系,对侵害生命权的损害赔偿问题应从体系化的角度来予以研究,才能真正贯彻全面赔偿的原则。这一研究体系包括侵害生命权的受害主体、损害事实、损害赔偿请求权人和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42.
目前我国出版的某些统计学教材,在动态分析指标部分,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诸如概念模糊、计算错误等问题。本文编录了某些典型的差误实例并作评析。张 冠 李 戴 例1. 某地区从1980年到1985年6月30日的人口数(万人)为:……。求“六五”期间(即1981—1985年)该地区的年平均人数。(这是一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笔者注。) 例2. 某旅游胜地某年1至7月各月月初游客人数为:……。试计算上半年的月平均人数。 例3. 根据某厂某年第一季度的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职工人数资料:……。要求计算该厂第一季度的日平均人数。 这三个实…  相似文献   
43.
从两岸高等教育现状比较的角度,分析两岸高等教育入学率、高校类型、法人形式、课程规划、教学模式、规模与发展现状。阐述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两岸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市场化、现代化、大众化的挑战与冲突,探讨两岸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问题与展望,从台湾高教的应对措施看全球化背景下内地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44.
重置期权的一种创新及其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假定无风险利率和标的资产价格为随机的、股价瞬时波动率等为时间的函数的情形下,对传统重置期权进行了创新,并利用鞅方法得到了该期权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4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湖南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湖南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严重缺乏,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重,教师专业结构也不合理.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6.
现有法律、法规及规章没有规定资产评估机构、房地产估价机构、造价工程师执业机构的准入条件,各特种执业资格准入机制存在准入条件相差较大,个别执业资格准入条件偏低,准入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等缺陷。应提高注册会计师及相关特种执业资格准入条件,合理设置准入考试或考察内容,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各特种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7.
公允价值会计与利益相关者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以及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到来,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提供的重成本轻价值、重历史轻未来的财务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投资者决策的需要。本文以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为主线,着重考察公允价值会计对于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与经营者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对股东、经理人和债权人三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缓和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节约和企业价值的提高。(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演变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分析,指出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控股大股东、公司经理人和政府行为等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基于FDI的污染密集产业跨国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对污染密集产业跨国转移现象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协整方法实证分析了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对中国的环境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显著的污染产业转移偏好,但在部分产业中确实存在污染转移现象。根据协整分析,FDI与中国的环境污染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FDI的引进没有加重中国的环境污染。建议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实行鼓励、限制或禁止政策,加强对外资污染密集产业的环境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50.
立足于人的本性来把握人的需要的本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一贯坚持的立场和方法.在他们看来,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个属性对人的重要性突出地表现为失去人的固有需要,就没有人的存在.可以说,人的需要本性是"以人为本"观念的最为基本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