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13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77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信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信息素养的量化评价首先要确立好基本原则,它应该体现出科学性、可测性、可行性、公开性和多元性等特征。评价方案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评价方法、目标与权重、实施程序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2.
近代中国接受的是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哲学。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哲学经毛泽东等人的阐释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它是一种实践性与通俗化更为显明,既有教条与政治化倾向,也有实事求是之精神,并注入了民粹主义(或民本主义)、儒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带有苏式与中式双重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3.
双元学习作为企业获取和创新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双元学习的研究,从双元学习的内涵与关系、双元学习平衡的实现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双元学习的绩效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现有研究在研究的层次、维度、视角和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未来应开展多层次与跨层次的双元学习研究,加强不同理论视角的结合,整合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双元学习内涵与关系的独特性;重视从动态研究视角,深挖影响双元学习平衡的不同层面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提高对情境因素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探讨双元学习平衡的实现路径;拓展组织绩效维度,开展双元学习影响组织绩效的权变因素研究,剖析不同条件下双元学习对不同绩效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艺术类院校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5.
民族传统体育的科技装备与体育传统伦理之冲突,具体体现在两者不同的存在时间、理念、本质和内部元素关系等方面。对此,民族传统体育在进行科技装备的现代革变时,应在原则、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伦理规制,以保障民族传统体育“以人为本”的服务功能和自身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6.
27.
儒家诚信伦理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云强 《船山学刊》2009,(1):210-213
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规范,它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生气和活力。科学挖掘和借鉴儒家诚信伦理的思想精华,使其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融为一体,对于促进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实现廉洁教育的目标,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
周德义先生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一分为三”方法论,并运用“一分为三”方法论研究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既是人生修炼,又是文化传承和创新,力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哲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在由"差等正义"向"平等正义"转型的历史进程中,邹韬奋的媒介正义思想汲取了儒家正义观、西方正义观和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理论资源,"传播资源的分配正义""传播过程的程序正义""传播内容的信息正义"和"传受之间的人际正义"四个维度,构成了邹韬奋媒介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尽管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遗嘱中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并未参加阶级革命,而是以"和平"与"抗争"的方式,实践其媒介正义理想。邹韬奋这种兼具"人民性"和"专业性"的媒介正义思想,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新闻改革的精神遗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30.
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风格翻译不仅是思想内容的传递,也是语言形式的转移。本文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论述了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并由此探讨了文学翻译创作的三个空间——思想空间、理解空间和表达空间。本文认为,正是这些空间的存在,文本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