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卷十所列《孟森传》,长期被误认为张惟骧之作。梳理该书撰人及成书过程,并证以《蒋维乔日记》,可知此传实出蒋维乔的增补。蒋氏为孟森常州同乡、江阴南菁书院(高等学堂)同窗及上海商务印书馆同事,相识甚早,交游直至孟氏暮岁,因而能习知孟氏生平学行,并为之作传。此传并无行述、事略、碑传等完整的孟氏生平材料作为底稿,然而抽绎其文,并推定其所述事实之所本,可知皆来自蒋氏所见、所闻及所亲历之事,大多有直接、可靠的来源。蒋氏《孟森传》,实为有关孟森生平最早、最完整的原始史料。唯其并无孟氏行述一类文字作为底稿,方得免溢美之词,而多纪实之语,其史料价值,应予表彰。  相似文献   
102.
老子是否有愚民思想,古今学者见仁见智,至今争执不休。事实上老子不仅要愚民,而且还要愚君,他是君民兼愚的愚人主义者。老子愚人目的是希望通过“愚”的手段消除赘生于才智身上的各种伪诈行为,从而恢复人的美好天性。虽然其愚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蕴含有否定之否定的意味,但这一美好动机却因不合时代需求而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3.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域、种族、国别,圣王之“道”的理想社会可以成为各族共同的追求,使各族群达成文化共识;另一方面,提倡“王道之所在,正统之所在”,要求君王统一天下的取之有道和王朝治理的治之以道,使“大一统”的政教秩序立足于“王道天下”的太平愿景。华夷同“道”的大一统观推动了元王朝统一多民族政治文化共同观念的形成,使元王朝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4.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诚”“明”,最终“从心所欲,不逾矩”,实现礼乐的“中庸”,这便是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这一“范式”渊源有自,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敏以求之”的“志学”路径达到。  相似文献   
105.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的概念、本质、作用机制等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全面阐发,形成了习近平法治基本原理论。这一理论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基本原理领域的理论突破与创新。习近平法治基本原理论涵盖了法治概念论、法治本质论、法治作用机制论、法治功能论、法治发展论、厉行法治理据论等,具有人民性、辩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鲜明属性,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理论指南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0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施测的四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问题是其水平和效果的测评。就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语境与时代语境而论,施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应包括四重维度:科学性、通俗性、实践性和人本性。其中,科学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与方法,超越“精英或权威传播”的主体模式,让新时代的大众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正主体;通俗性强调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使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和理解;实践性强调在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国情、时代焦点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结合起来;人本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个过程要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标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7.
以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本研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差距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考察两者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以及不同差距类型时两者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差距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成熟期企业的内外部社会责任差距与企业价值的负向关系比成长期和衰退期都要显著。研究还发现外部社会责任大于内部社会责任的企业的这种负相关关系要比内部社会责任大于外部社会责任的企业弱。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为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投资提供一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8.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儒家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有过两次大发展,形成了两个历史性高峰。第一个高峰形成发生在先秦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等,创建了儒家文化并且得以制度化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意识;第二个高峰是宋代文化的复兴和新儒学的建构,主要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等。在经过佛教文化的长期冲击之后,儒家文化进一步吸纳诸子百家,特别是佛家内心修持的思想方法,产生了宋明理学、心学。新时期,随着世纪形势风云激荡,各种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迎来了第三个历史性高峰,儒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资源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晚清瑞安孙氏家族致力于振兴永嘉之学。面对晚清女性文化发展的蓬勃发展,孙氏家族几代学人戮力挖掘传统学脉“贯穿古今,通经致用”之义,结合西学东渐过程中的精义,在夫妻平权与子女受教、关注女杰与崇尚才姝、劝说解缠与助益女学等方面著文析理,率先垂范,积极推进该地区女子教育之发展,鲜明体现了永嘉学脉的近代承续。  相似文献   
110.
基层政府廉政生态属于政治生态学的范畴,意指各级基层政府的治理与服务达到一种良善的政治生态。基层政府廉政生态体系具有历史传承性,其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基层政府廉政生态体系是开放的,其正常运行需要各方的制衡与监督。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政府既要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又要服务于基层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政治生态容易受到“商品交换原则”的侵蚀,使得基层政府政治生态面临着来自“内生态”和“外生态”的双重困境。摆脱困境的可能出路在于:厘清政治与经济的边界,避免商品交换原则对基层政府廉政生态的侵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干部队伍,从“能量源”上优化基层政府的廉政生态;推动基层协商民主,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基层政治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