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3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李盛涛 《东方论坛》2010,(2):60-63,68
小沈阳在《不差钱》中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暧昧性。首先,其非男非女的装扮体现了性别身份的暧昧,这不仅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想象,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涉功能和反讽意义;这不仅在美学上颠覆了传统文化对男性"阳刚之气"的审美界定,而且更是一种后喻文化意义上的美学叛乱。其次,"小沈阳"与"毕福剑"的关系,体现了通俗文化与官方主流文化的暧昧性,体现了意识形态在当代具有格拉姆希意义上的"社会粘合剂"作用或马尔库赛意义上的个体与现实诸条件的"想象性关系"。这种暧昧性使人们很难真正读懂小沈阳,这也使他不仅成为娱乐意义上的"小沈阳",而且成为当代文化意义上的"小沈阳"。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崛起的中国先锋派小说如今已烟消云散,但其留下的文学遗产甚至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结束,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当下诸多文学问题的思索。仅就当下的网络小说而言,就有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值得探究:网络小说创作有没有先锋问题?传统的先锋文  相似文献   
23.
《小河》时期的周作人是当之无愧的五四战士,处处流露着他的“少年精神”,但《小河》蕴藏着他内心深处的一种隐隐的忧郁,体现着启蒙者的困惑,也昭示了思想启蒙者必然面临的“两难”境地。《小河》之后不久,经过痛苦的思考,周作人开始高举个性解放与自由的旗帜,开辟了自己的园地。  相似文献   
24.
武建雄 《东方论坛》2013,(1):97-100,114
《红楼梦》对小说传统写法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上。主题的复合性使得《红楼梦》在叙事整体结构切分上具有多层次的特点。从宏观建构考察,《红楼梦》采用了单线贯穿、多线并进的叙事方式;从微观结构上看,《红楼梦》在情节组织上具有"生态性"的特点,体现出向传统美学回归的迹象。  相似文献   
25.
“妇德”概念源于先秦儒家经典,针对女性道德标准而立。以元曲四大家为代表的元杂剧创作通过对传统婚恋道德颠覆性的文学表现,冲破了宋儒严酷的妇德教条,构建了以“真情”为基础的道德认知,进而开启了明代尊情反理、妇女解放的思潮,元杂剧作家的创作对妇德观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6.
建安文学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但后世评论家常常将建安作家放在同一个时空平面上进行论述,如说"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幹、仲宣为辅",这就掩盖了建安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实际上,曹植是建安文坛的晚辈,邺下作家大都是曹植学习和师法的对象,特别是王粲,是曹植的老师,对曹植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弄清曹植对王粲的这种师承关系,将大大有助于再现建安文学的演变序列。  相似文献   
27.
网络同人小说已自成一种网络小说类型。以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戏拟对象的网络同人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反经典性。网络同人小说在小说故事层面的反经典性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的设置方面与原作的巨大差异,而在叙述语言层面的反经典性则表现为鲜明的互文性。网络同人小说的反经典性具有重要的文学生态意义,既体现在对小说传统审美规范的质疑和打破上,也促进了当代文学的"群落式"发展。因此,网络同人小说的反经典性具有文化与文学方面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28.
朋友是家庭之外的一种社会关系,中国人对于朋友的认识经历了从“五教”到“五伦”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先哲们对交友的目的、原则、方法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思想探索,这些思想在后世人们的交友实践中表现为真诚守信、相携互助、心志相通、惺惺相惜的光辉事迹,并被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古人重友的精神对当今时代人们的行为实践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杜诗疗病”之说兴于唐代,缘起于杜诗能治愈疟疾的戏说,后来伴随历代读者对杜诗理解和感受的积累,读杜诗可以祛病的阅读体验逐渐被丰富和强化。“杜诗疗病”之说的流传,不仅是杜诗文学接受史上一种独特的接受现象,也是我国阅读治疗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医案。  相似文献   
30.
《红楼梦》在首尾叙事框架所包含的三个神话故事中寄寓了抽象而超拔的意义,与贾宝玉形象相对应的"石头"神话借石头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人生体验的哲理玄思;"绛珠还泪"神话隐喻宝黛悲剧爱情故事,体现了作者对新的爱情理想与人文环境冲突的哲学思索;"太虚幻境"神话演绎作者对"情"形而上的认识与观念.神话较之于文本主体,其表意更为深玄,但无一不以"情"为本位而建构,而中国小说首尾叙事的传统富有对作品主旨大义的包蕴与揭示特性,因而一部《红楼梦》可以看作是对首尾叙事框架中所蕴含的"情"本位哲学主题的人世演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