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新闻已经开始进入规范化操作时代,新闻职业的规范带来了新闻职业的尊严,新闻工作者必须对标准化管理和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化要有深刻的认识,从业务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为职业、标准化制度的建设努力奋斗。规范的缺位必然产生职业的尴尬,因此,地方媒体必须以严格的规范化操作促进整个民族报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2.
徐叶彤  康健 《兰州学刊》2014,(3):181-185
现代社会女性参与体育的数量和程度都较之以往有了大幅的提高,不论是在规模宏大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还是在地区性的小型运动会中,女性运动员靓丽的身影和矫健的身姿都随处可见,也正是女性对现代体育的广泛参与,才使得现代体育更具活力和生命力。但与此相悖的是,在大众媒介的体育传播中女性体育并未得到与其贡献相称的关照,甚至大众媒介体育传播中对女性形象还进行了刻板、扭曲的塑造和再现,这种失范化的再现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3.
新时期的小学校长根据时代所赋予的职责,需对自身的教育视野,从审视角度、关注面、应对思路等方面进行有必要的拓展。  相似文献   
94.
耿介脱俗的杜甫的求仕活动是一个腾涌着苦闷的渊薮,表现出理想中的独立人格与现实中的依附人格相激相荡,并由此生发出内心"耻"与"事"的刻骨铭心之痛楚.这种苦闷归结起来,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脆弱而不平等的君臣关系;二是诗人的被动性社会角色;三是对现实政治的否定和对现实人生之怀疑.杜甫求仕反映了处于相似困境的弱势士人群体的精神共相,具有某种时代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5.
唐代御史台作为朝廷“纪纲之司”,职责广泛而重大,唐代御史由于职事活动的需要,经常巡查州县、巡边查访、知南选、出使各国。唐代御史行使其职事活动的过程,也是文学创作的过程。因监军、使边、巡边、带宪职入幕等多种原因,唐代御史出入边塞,“得江山之助”,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御史出行成为唐代边塞诗繁荣的推动因素之一。御史文学家在其职使行程中,还描写了特定地域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这些诗歌不仅拓展了唐代文学的地理空间,也为唐代山水诗的兴盛带来契机。唐代御史纪行诗,是了解唐代地域文化风貌的宝贵资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6.
贾俊民  马金海 《兰州学刊》2010,(12):162-163
以《劝导》主人公安妮的爱情波折为切入点,阐释奥斯丁晚年的爱情观:审美意义的爱情固然可贵,但地位、金钱、权力发挥重要作用的婚姻同样可取。  相似文献   
97.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存在一种“以水喻文”的批评范式。古代先哲在对水的自然特性的观审中,产生了各种微妙的审美体验和联想,铸就了东方文论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先贤对水之“清”的感悟,逐渐形成古典文论中的“清”“清浊”等系列范畴。大量与水相关的词语如“源”“流”“深”“浅”“渊”“浮”“润”“溢”“淡”“游”“清淡”“清秀”“清疏”“清逸”“清华”等也进入文学批评领域,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水”与古代文学批评的密切关系。第二,水之“源流”启发了文学流派批评,古人一方面以“流派”为喻,阐释学术门类、文学风格的不同;另一方面则寻源溯流,阐释文学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关系。第三,“水无常形”催生了“文无常法”的文论观。宋代苏洵、苏轼父子或以“水机”喻“文心”,或以“风水相激”喻指创作中的“情文相激”,或以水之“随物赋形”喻指“自然成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文说》)已经将“以水喻文”阐释得淋漓尽致了。总之,“以水喻文”折射的是基于中国本土的、活生生的审美经...  相似文献   
98.
魏晋以降,大量有关制作陶器的术语,被嫁接到文学批评领域,成为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语言模子”和“思维模子”。陶艺和文艺相互借鉴、相互发明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奇妙景观。古代文学批评家借助于“陶”将一些难以言说的文学活动阐释得通幽入微、酣畅淋漓,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批评话语。“陶”,这一中华先民基本的生产方式,也走向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的深处,成为其洞悉艺术世界、探索艺术奥秘的工具。援陶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精妙所在,深化了古代文论的内涵,对古代文论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批评方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可谓东方文明的杰作。  相似文献   
99.
公祭活动古已有之,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断多年之后公祭活动渐次恢复,成为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国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形式,自有其积极意义。但近几年随着公祭活动的升温,有些地方出现跟风公祭的现象,引来质疑之声,对此应理性分析,切忌以偏概全。当然,对公祭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应加以改革,使之逐步完善,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为从父母教养效能感和祖辈参与教养角度探讨幼儿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采用祖辈参与教养量表、父母教养效能感量表、幼儿问题行为量表对332名3-6岁幼儿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幼儿问题行为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动注意问题、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情绪症状,幼儿问题行为在幼儿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祖辈参与教养高、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祖辈参与教养与父母教养效能感、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效能感在祖辈参与教养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调节作用;提高父母教养效能感会有效降低祖辈参与教养对幼儿问题行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