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41.
田小娥是《白鹿原》里最鲜活、最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她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勇敢地背叛了无爱的婚姻,却从此跌入了众叛亲离的深渊,变成了一个淫荡的坏女人,被她赖以生存的白鹿原世界永久地开除。她与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都集中地指向人类的一个难题——情欲与道德的永恒悖论。  相似文献   
142.
多元智能理论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全新的视野,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为这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丰富而有实效的活动平台。本文着重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相似文献   
143.
陇南北部方言称谓词考释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古词具有语言"活化石"的特性,陇南北部方言称谓词分布在秦先祖早期生活区域,源头多可追溯至秦汉,古文化意蕴有着很好的代表性,遵选其中的一些标本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可以揭示方言古词所承载的超越时空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4.
145.
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转型"变革时期,是一个传统文化架构不断蜕变、新质源源创生的过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可以看到其具有以下特征:崇尚敬畏和服从,反对怀疑、张扬和自主;崇尚均平主义,反对物质利益追求和利益差距;崇尚群体的仁义道德、血缘伦理,反对契约和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自由;崇尚人格上的隐忍、内敛,反对竞争和冲突;崇尚性情上的内省、包容,反对从个人存在出发的价值指涉与生活态度。这样的文化景观与当前扩展了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整体上的不协调、不匹配甚至不和谐现象,因此需要在大的社会变动格局中审时度势,作出恰当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6.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儒学全方位地参与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贯穿心性、政治、社会的完整思想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心性儒学、政治儒学和生活儒学的三重向度.儒学三重向度的互动与整合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47.
法治是人类自身理性关怀的方式和手段,只有良法才能体现人文价值。能够反映公平正义原则,逻辑结构和内容合理并保障人权的法律,才是良法。在法治社会,人人都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是最高的办事原则,法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公信力,才具有最高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8.
白马藏族的族源记忆与传说比其神话的出现要晚,一些传说追溯了远古先祖通过艰难的迁徙得以使族群存留下来的历史过程.白马藏族以传说映现了他们民族的集体想象,不断实现着他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着其族群意识和认同感,其中的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动物传说是主要种类和存在形式,它们多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并经口头辗转加工创作而成,因而形成很多奇特生动的情节,大大增强了趣味性和文学性.这些传说结合叙述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以十分明显的地方性、民族性引人入胜.从而已成为多姿多态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传说品种之一,至今还具有重要的文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9.
阴平古道本自西汉地名,至迟在宋代作为道路名,所涉时限却远及秦代。《三国志》邓艾破蜀的记载使阴平偏道名扬天下,但历史上作为连接南北丝路之一要道者为阴平正道。阴平正道虽路线有异,但走向大体一致,即沿白水江一线自陇达蜀,显示了一定的历史复杂性,因而相对应的文学文献遗存呈多样性特点。从文献文学角度考察河南道,它是连通南北丝路的另一要径,虽在唐以后至明清呈渐衰之势,但仍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流传通道的三种形式,表现着在汉语介质下的"他者描述"之变动不居,由此而凝练出它最主要的特征,即白马藏族故事从史到事的表述。这种特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总的意图在于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对本族的历史加以重新的审视、包装与修饰,努力在为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灌注时代的气息。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原始的社会理想意识等所共同组成的人生未来意识,主导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以及将来白马藏族的故事观念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