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求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出路成为当务之急。农村生态文明教育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当前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存在受教育者素质不高、教育人才缺乏,教育手段和方式单一以及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参与主体生态意识淡薄等问题。国家顶层设计缺乏、教育物质基础薄弱以及教育保障制度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的顶层设计、奠定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物质基础、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教育法律制度以及利用乡规民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教育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西柏坡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也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企求洗刷百年屈辱,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文明社会的顽强信念。西柏坡精神是中国精神在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集中体现,深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政治情怀。西柏坡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文化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33.
美丽中国不能没有美丽乡村,绿色发展更不能缺少绿色农村。当前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因此有必要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完善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解决、美丽乡村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为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转变观念,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律,完善地方立法,严格和强化法律责任等。同时还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法治意识,奠定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制实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4.
《理论界》2021,(2)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认为,只有在生产力推动下产生自觉自愿的新式分工代替与私有制相关联的旧式分工,才可能克服人的片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是当下及未来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牵引性技术,具备变革旧式分工实现新式分工的潜力。因此,选择以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为视角探讨强、弱人工智能蕴含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及各自局限性,并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予以关切,从而不断彰显理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5.
美国1980年推出《拜-杜法案》,将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产生的技术专利归于科研机构所有,其目的是促使科研成果更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产品。这种特殊的产权形式不仅有违传统专利权逻辑,同时导致了科学共同体的产权模式的变化。深入考察这种新产权形式的产生,可以揭示后学院科学更深层次的变化:当代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地方性,导致在将成果推向市场的过程中不得不依赖科学共同体成员的转译,从而迫使市场将一部分利益让渡给科学共同体,使其成为影响和形塑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只有真正认清这一点,才能把握科技创新立法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36.
建党初期,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人运动,对中国革命进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北地区最著名的开滦工人运动为蓝本,深究在多重历史因素中共同孕育、战斗中形成的开滦精神,并分析其随时代发展衍生出的爱国情操、抗争意志以及创新意识对现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创新及实践能力的价值。最终得出通过思政课程、校企结合等路径,可使开滦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血液,成为大学生精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于丰富中国革命精神理论的研究和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河北省各大高校在校生自主创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目前的自主创业环境并不满意,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不熟悉,面临创业资金紧缺、创业园区较少、创业教育支撑乏力的难题。因此,为优化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当务之急是设立多渠道创业基金、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创业教育形式和内容、设立创业孵化组织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业竞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38.
39.
张学军  徐蕊 《河北学刊》2023,(3):191-195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的贫困治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目标相契合,中国贫困治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统一性、机制二元性、主体能动性、治理实效性上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探究二者的关联性,可以更加清晰地厘清中国“减贫之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关系,对于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