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某斜拉桥拉索火灾事故为背景,通过选取钢绞线拉索过火损伤变量模型,建立该桥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对拉索火灾前后和换索修复前后斜拉桥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比较,可为换索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建立基于熵权计算模型与可变模糊集模型的城市道路立交部次生环境影响组合评价体系,该体系首先考虑立交部对区域内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三方面的继发性影响,构建城市道路立交部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熵权计算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应用可变模糊集模型的4个参数模型对立交部次生环境影响状况作组合评价,并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实例。结果表明:将熵权计算模型与可变模糊集模型应用于城市道路立交部次生环境影响组合评价,不仅能保证指标权重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而且评价结果是一个线性参数模型与三个非线性参数模型的评价均值,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可靠度,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83.
通过顶管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玻璃钢夹砂管与回填中砂之间的摩擦系数。分析了埋深、管径和压实度对管土摩擦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松砂条件下,管身摩阻力随顶进位移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当顶进位移增大到2~3时,管身摩阻力达到峰值,最后趋于稳定;随着埋深的增大,摩擦系数逐渐增大,但增量逐渐变小,其值在0.26~0.28之间。(2)管径的变化基本上不会对玻璃钢管道与砂土之间的摩擦系数产生影响。在管径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埋深的增加,管身摩阻力也随之增加。(3)随着压实度的增大,摩擦系数也随之增大,压实度从75%增至95%时,摩擦系数从0.26增至0.32,说明压实度的变化对玻璃钢管道与砂土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公路上行驶车辆的乘车舒适性问题,为公路线形设计阶段提供了一种质量检查的参考手段。结合海口市羊山路网一期工程项目(主干道北段)道路工程实例,利用纬地软件和新型商业UM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建立道路的平竖组合线形和车辆的左右轮超高模型来进行汽车动力学仿真分析。另外,在仿真计算时,还考虑了公路的不平顺,与实际公路更为接近,减小了误差。  相似文献   
85.
通过表面振动与振动台两种方法进行粗颗粒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种土湿土法做出的最大干密度明显要大于干土法所测的最大干密度,表面振动仪法的振密效果要优于振动台法的振密效果。通过高速铁路路基施工现场压实后路基干密度与室内最大干密度测试结果对比,发现既有路基施工工艺可以达到以表面振动法测试得到最大干密度的95%压实度。  相似文献   
86.
针对三次抛物线、半波正弦和一波正弦3种线型的铁路缓和曲线,以不同的列车运行速度变化规律建立了3种不同的分析工况,理论计算了车体横向加速度时变率。利用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具有93个自由度的单节高速车模型,同时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影响,仿真计算了车体横向加速度时变率,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工况下缓和曲线上车体横向加速度时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未考虑轨道不平顺时,列车以变化的速度运行,半波正弦更具优势,在车站两端加减速地段可以考虑采用半波正弦型缓和曲线,以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轨道不平顺对高速行车  相似文献   
87.
公路线型最终是以平面线型和纵断面线型组合成的三维立体线型而表现出来的,平纵面线型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线型的优劣和行车的舒适性。选用横向加速度及其时变率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平曲线与竖曲线不同的重叠情形,建立不同工况的分析模型,考虑汽车速度变化的影响,推导出不同工况下的车体横向加速度及其时变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同时选用ADAMS/CAR软件进行整车仿真。通过对比分析,工况4的平曲线、竖曲线重叠设置为最优。  相似文献   
88.
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箱梁是由两个H型钢作钢骨架,并与上下两块混凝土板组合形成的箱形截面,可用于连续梁的负弯矩区。推导得到了负弯矩区截面弹性刚度和塑性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建立集中力作用下双面组合连续箱梁负弯矩区的Ansys分析模型,得到了组合梁的荷载挠度曲线、截面应力和应变变化曲线以及钢与混凝土交界面的纵向滑移分布。与双主梁组合梁和普通组合箱梁的受力性能做比较,显示了双面组合箱梁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9.
以朔黄铁路病害路基填土为研究对象,应用范德堡法通过自行研制的含水量测定系统进行了土壤电阻率随土样含水量和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并对此测试系统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此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为施工现场含水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快速、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运用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OpenSees软件,采用纤维梁柱单元建立圆柱式节段桥墩模型,进行拟静力加载过程分析,研究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和使用耗能钢筋及钢套管加固对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钢束均匀布置在四周比布置在中心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在墩底增设钢套管时,对节段桥墩抗震性能的提高帮助不大;钢套管厚度的变化对桥墩拟静力性能影响不大;在墩底设置耗能钢筋能改善桥墩的抗震性能,耗能钢筋长度以穿过塑性铰区为宜;随着耗能钢筋配筋率的增加,空心节段桥墩强度退化加快,延性能力减弱;对耗能钢筋配筋率较高而耗能能力不好的节段桥墩,可通过降低耗能钢筋屈服强度有效延缓其强度退化,提高延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