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1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250篇
劳动科学   117篇
民族学   282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223篇
丛书文集   3694篇
理论方法论   914篇
综合类   5830篇
社会学   549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774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526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个民族的观念,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生活实践;反过来,某些观念一旦形成,则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也会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撒拉族诸多观念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然后着重探讨了撒拉族制约民族发展的以教育观为根本的十大观念;最后围绕如何转变观念、促进民族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2.
中国的城市社区参与是一种出于国家治理需要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居民的行动逻辑与行动策略以及政府与居民的互动过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社区参与具有很强的革命时期形成的国家动员、群众参与的传统烙印。群众参与理论对国家动员机制和动员技术、群众参与逻辑与参与策略,以及国家与群众的复杂而微妙的互动过程的研究,能为当前中国城市的社区参与提供更富解释力的理论视角。在动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过程中,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采取地方性权威式动员,它是社会转型背景下适应城市社会变迁的一种新型的权力技术,既运用原有行政组织网络的强大动员力量,又借用基于人情的地方性互动网络等非正式因素,将社区居民纳入社区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3.
相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实现,对企业自身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缺乏机制的制约和策略的应用,其实现是困难的。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促使更多企业从履行绝对社会责任,上升到追求更高层次社会责任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外在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注意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4.
韦伯认为中国佛教文化思想的内涵及其衍生的行为与资本主义精神格格不入,而近年来我国“佛商”群体的兴起,体现了佛教文化思想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整合,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对韦伯命题造成极大的挑战。佛教文化思想与资本主义精神在中国现阶段发生整合有其特殊的原因,本文就深入分析二者发生整合的原因、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运用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生产,要运用价值和货币形式,因此,作为剩余劳动的货币表现就必然表现为利润。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利润率平均化理论指导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提高利润率,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以用来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6.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体.自然环境、制度性因素、当地的贫困文化和整体较低的农民素质等都对西北民族地区的贫困有深远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制度性因素是造成当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难后的幸存者经常会出现"创伤后综合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在重视"物质救灾"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心理救灾".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政府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很多措施积极地帮助灾区民众度过心灵的难关,为了更有效减轻灾难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冲击,也应该改进某些措施和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38.
社会支持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了受灾者心理健康的重建。然而,当前我国灾区的心理干预工作存在着将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支持相混淆又相脱离的背反现象。调查和事实证实,只有实现二者的互动尤其是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才能够既促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功能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实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城市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依赖社会福利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实,成为逐步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文章论证了社会工作介入反福利依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和研究在反福利依赖中社会工作对社会政策方面介入的工作手法,以增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0.
河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汉代 ,汉武帝在元朔二年 (前 1 2 7)反击匈奴、取得河套之后 ,在这里设置郡县、建筑城池 ,迁民实边 ,实行军事屯田 ,安置归附匈奴 ,兴修水利工程 ,开始了河套的开发。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大多以民间力量自发为主 ,国家直接参与较少 ,而汉代河套地区的开发 ,则完全是国家支配下的政府行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 ,由中央政府全力以赴、深入持久地全面介入一个地区的经济开发 ,这是第一次 ,也是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