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是对以往集体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二权分离"的农地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努力方向,也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农地的产权制度内在的缺陷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低效配置,也致使农民切身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土地权益严重受损,既影响了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进程,也延缓了农业现代化步伐.因此,需要从保护农民承包权、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构建农民突出补偿机制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从而推进农地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
44.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其思想特质蕴含于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的统一之中。人民至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在当代的集中呈现,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强调的坚守人民立场、弘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及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其实现路径必须遵守唯物史观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4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直面时代挑战,回应执政考验,提出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围绕这一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思路与举措,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定力、活力、组织力、监督力,四力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共同提升党应对执政考验的能力,维护党长期执政地位,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46.
本文主要以学科发展的视角,以时间发展的纵坐标为轴对当今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进行初步综述,归纳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所碰到的问题和瓶颈以及提出了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47.
48.
论文概述了STS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大学生接受STS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STS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大学生STS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入党年级提前,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人数增加,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维护高校安定稳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大学生入党愿望强烈而早期引导培养不够到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量较大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偏少,大学生入党程序规范化而实际操作中有时不够规范,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和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如何衔接等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发展党员的质量,要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作为大学新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及早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健全党内"三会一课"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大学生党员意识;加强高校党务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党务干部工作水平;加强对党支部的检查指导,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相似文献   
50.
建国以来我国普遍重视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并取得不少经验。但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领域的变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对现有的就业观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统筹就业观教育,高校、社会和政府多方配合,着力提升就业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