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3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459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107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9 毫秒
41.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总体上是积极的,趋势是进步的,而且发展速度很快。高等教育面临着大众化、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这对大学生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来自社会、学校体制、大学生管理干部自身和学生的挑战,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在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42.
本文借鉴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钻石体系”分析法,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机会等六个方面分析海峡两岸电影产业的合作创新模式.研究过程中以美国的电影产业为同比参照,研究方法采用的是借助经典分析模型的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43.
性别多元是人类社会的原生态,除了男女两性外,还有诸多间性的存在。在男女二元分割的性别文化体制下,这些在生理性别的具体构成上不协调的雌雄难辨的间性人被病理化、污名化,遭到性别矫正手术的强制性"修正",枉受身心的双重苦痛。间性人的困惑及呼喊令当代女性主义者进一步反思性别二元化建构的合理性,进而倡导对女性及其他所有性别个体的性别认同、性别表达、性关系及其行为方面的尊重,强调性少数群体的平等权益,尤其是对作为性少数人群之一的间性人的身体自主权和性别自决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4.
现代文学批评史写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是正统文学史观自身的修复期和瓦解期.王永生主编的现代文学批评史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要维护正统文学史观蕴含的历史总体性,另一方面试图修复它的学科性.作为新一代的学人,温儒敏悬置现代文学批评史的总体判断,而刘锋杰则坚持八十年代的启蒙主义和审美主义,他重申现代文学的未完成性,这是对总体性问题的重置.到了新世纪,在“复数现代性”的语境中,旷新年和余虹按照不同的路径重述现代文学理论史,旷以新左派的理论来激活左翼文学理论的反抗活力,而余虹则试图在新的知识条件下拯救出文学对历史发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
周代盛行祈寿之风,始于武王,迄于战国.周人不但在祭祀仪式中举行祈寿祝嘏,还将祈寿的祝嘏辞浇铸于祭祀或日常生活用的青铜器上;不但为自己祈寿,还在多种场合为君王、家人或朋友祝寿.周人祈寿的对象主要是祖先神,祖先神由天帝授权管理子孙寿命.祈寿嘏辞中,“万年”出现最为频繁,“眉寿”次之,“万年无疆”再次之.祈寿嘏辞可分为三类,在产生年代上有一定的规律性.长期的祈寿活动为战国时不死观念和神仙观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6.
沪杭铁路是民国时期沟通沪、嘉、杭地区的铁路枢纽,建成于1909年,是一条以客运业务为主的铁路。从1928年至抗战爆发前夕,由于社会环境相对平稳,沪杭铁路的客运业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沪杭铁路确立了以沿线广大贫苦劳工为客运主体的目标,满足了在那一历史时期下,农村贫民"进城求生"的需求;其次,沪杭铁路在1930年代中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客运业务改进,提升了出行的效率及安全性,充分体现了铁路交通的优势性;最后,在一系列的内外因素结合之下,沪杭铁路已然在区域交通竞争中拔得头筹,成为沪杭区域新式交通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7.
社区矫正监督是新形势下法律监督工作的重大课题,检察机关应积极行使检察权,履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职责。人民检察院可通过转变观念、完善组织、明确对象、划定范围、畅通信息和整合方式,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48.
中国人类学“本土化”主张已经有时日,成果和效果似乎总不尽如人意.何故?笔者认为:1,“本土”的知识谱系没有完整梳理,近代以降,在西方“文化霸权”之下甚至自我毁损;2,步西式人类学之后尘而未对其进行自主性的质疑;3,以“文化自觉”主人翁心态、姿态进行创新实验和实践的成果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略备分析,不当之处,祈请指教.  相似文献   
49.
国内的审美超越研究,以“后实践美学”各家最为看重.潘知常的生命美学与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更是其中代表,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生命美学与超越美学的审美超越理论虽然分属不同的美学体系,但是对两者进行深入分析,仍然可以归纳出一条承继线索.这条线索,外在地植根于两者审美超越理论的哲学基础中,内在地又通过各自审美超越理论的不同特征折射出来,使后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研究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