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在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众多因素中,社会因素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再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显得困难与无力。本文从社会角度出发,分析福建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并针对社会控制力、闲散青少年、同伴交往、文化传播以及社会娱乐场所等社会因素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2.
以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为例,对反问式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设问式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和反问式设问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和阐释。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用于传信时,语义特征是"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只是其语境中所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前提的必然的毫无疑问的结果,其疑问项的信息域是个空域";语用阐释是"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是说话人在知道答案的前提下,运用疑问句的形式给予听话人信息、实物或服务亦或是向听话人求取实物或服务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93.
赖一郎 《东南学术》2012,(2):254-266
钟肇政文学创作从朴实的写实起步,很长一段时间里以自传为主要内容,后来采用书信体和妇女、儿童等视角,为叙述视角的转换奠定基础。经过近十年的练笔,钟肇政已能一身化作千万身,《鲁冰花》以正方人物为视角,实现自然流转,针脚细密,使整部小说如一幅由散点透视法构成的中国画长卷。钟肇政勇于艺术探索,自觉向现代文学借鉴,使其叙述视角内化、深化。1970年代之后的作品,很多不再作单线叙述,而是把过去与现在相互激荡、推进直至生成高潮,营造唯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94.
孝悌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孝悌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的孝悌道德强调父辈与子辈之间是相对独立自主的关系,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长幼有序。新时代的孝悌教育对调适现有的家庭矛盾、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生活礼节和规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形成优良的家风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保障儿童人格平等权利与要求儿童履行孝悌礼仪义务的基础上,父母应以身作则创设孝悌礼仪环境,儿童应学以致用,在生活实践中知行合一、践行孝悌礼仪。  相似文献   
95.
"因性施教"以脆弱的性别本质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论证中显露出中心漂移、自相矛盾、颠倒因果等混乱逻辑,并导致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再生产性别不平等的后果,不具备内容上的合理性."因性施教"在对象上的群体性、内涵上的封闭性、功能上的权力性,与因材施教的个体性、开放性和能力性根本对立,不能借因材施教而获得形式上的合法性.性别敏感教育正视既存性别事实,促进性别文化对话,又鼓励性别气质交融,努力超越性别设定,代表着教育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是教育解决性别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6.
通过心理契约,教师和学生都会获得归属感、主体地位。一方面,它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获得归属感时,会主动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实现课堂的有序性。课堂的心理契约具有双向影响性、决定性、督策性、公平性。重视心理契约中的相互期待,恪守心理契约中内含的公平约定,引导学生将期望设定在“最近发展区”,即将对学生的期望设定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7.
需要理论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之产生并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和情感支持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也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本文以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为依据,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以及需要得不到满足将带来的可能影响,以探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内部原因,并试着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8.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处事态度、行事方式的形成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尽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家长却不应该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更不能把学业成绩优良与否作为认定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真正的成才是要把儿童、青少年培养成为道德品质高尚,具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99.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如火如荼地向前发展,然而这一潮流给世界人权保障提出严峻挑战。在现有体制无法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权问题的背景下,有学者提出通过推进法律体系的全球化来制衡经济全球化下的人权危机。关于法律全球化的争论,至今形成了三种观点,即激进主义观点、怀疑主义观点和折衷主义观点,本文对三种观点加以评析后提出,应当大胆地主张推进和努力实现法律全球化。但是在现阶段,法律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不到全球化的程度,未来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在全球形成共识,因此目前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人权问题,只能依靠和完善现有的各种层面上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