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21.
设p为奇素数,运用同余式、平方剩余等初等方法得出了丢番图方程x3±53=3py2无正整数解的两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老挝国家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需求介绍,分析老挝高等教育的各项政策,以期对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对于落后国家如何发展高等教育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
鉴于教师心理资本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心理资本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心理资本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以及心理资本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合理应用3个方面来展开综合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
儿童游戏空间集主体性、物质性、社会性、教育性、游戏性和关系性于一体,是儿童成长的意义空间。空间的完整性缺失、空间的自主性剥夺、空间的生产性沦丧、空间的生命力衰败和空间的支持系统欠缺是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失衡的主要表现。对空间意义的忽视、空间主体的缺失和空间的限制是导致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游戏空间的儿童主体地位,以“空间公平”为导向、“关系均衡”为核心建立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支持系统是儿童游戏空间走向“空间均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5.
空间是个体成长的“场域”。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关系的社会,空间具有生产性。游戏空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域”,不仅具有教育性和社会性,而且具有自然和人文多重属性。儿童游戏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也不仅仅是与儿童相分离的教育环境。在社会研究空间转向的趋势下,应加强教育空间的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一向忽视对空间的研究,对空间概念尚无明确的、合理的解释,因此要么不用空间概念,要么随意使用。已有关于儿童游戏空间研究的文献,对空间的解释依然是传统地理学主客二分的“物理空间”概念,忽视空间作为“关系社会”的研究,并且缺少“教育空间”研究。因此,儿童游戏空间作为教育空间,其研究应借鉴空间生产理论,给予“教育空间”观照。本研究基于社会空间和教育空间的理论探讨,尝试从学理上分析儿童游戏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儿童与游戏空间的关系,儿童游戏与游戏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接着梳理儿童游戏空间的类型,最后以儿童幽默游戏空间分析来观照儿童游戏空间的生产  相似文献   
26.
管理心理学起源于心理学,依托于管理学,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探究以人的需求的满足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当代企业管理者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效地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要从制度层面、物质和精神方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从而创造管理心理学中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合而为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7.
朱欣  谢冬平 《学术交流》2012,(2):189-193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一种哲学思潮,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雅斯贝尔斯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构建了他的教育哲学理论体系:教育的本质即人的自由生成,人的生成是对绝对真理和终极价值的叩问,是对原有精神层面的不断超越;通过人文学科对人的精神进行陶冶,陶冶在师生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意蕴,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对于当下教育回复到人的精神塑造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
幼儿园教育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空间,更是关系空间。幼儿园教育空间的生命和意义在于儿童实际参与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的状况。因此,幼儿园教育空间的生产应该把空间生产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还给儿童,同时把握好儿童在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中的生产域和自由度。儿童作为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程度是测度和评估幼儿园教育空间的生命和意义的依据,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空间生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9.
高校十年大扩招的公正性缺失及其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十年大扩招表面上增进了教育机会,但由于同时伴随的高收费、本地化招生,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和弱势阶层毕业生就业受阻使得教育公正的三个要求都受到损害,反而远离了教育公正.应该规避盲目扩招弊端,不断改善高等教育政策,重申大学精神,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30.
文化适应是多民族国家社会融合的普遍现象,这种文化调适对人们的环境适应具有促进和消极双重作用.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特有跨境而居的哈尼族青少年样本施测,然后基于869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了他们的文化适应结构,及其与学校生活满意度、 学校适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哈尼族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适应呈非平衡性发展特点,教育促进效应极为显著,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适应文化变迁;文化适应是学校适应的一个核心前因变量,具有积极的直接和间接心理效应.本研究可为学校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和增强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