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作为一位知名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林语堂有着自己独特的对于女性的理解。林语堂尊重并崇拜女性,他认为女性应该自然脱俗、坚韧细腻、美丽温婉、忠贞柔顺,具有奉献精神。林语堂作品中的女性,或过于理想化,或充满矛盾,折射出林语堂潜意识中的男权意识和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42.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无穷的艺术魅力。为了使凤翔泥塑艺术更好地发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角度研究凤翔泥塑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模式。设计构建凤翔泥塑艺术资源库,探讨凤翔泥塑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创新与应用,强调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段结合,深化数字艺术设计的本土特色及其文化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4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高校音乐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必须加强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科学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44.
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来自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消极认知和情绪体验,其个体心理表现为消极自我认知、消极情绪反应和消极心理应对。对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干预要从个体和团体两个层面进行。个体层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心理教育;团体层面包括课堂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5.
刘潇潇 《经营管理者》2013,(24):366-366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目标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作者通过此文深入探讨利用多媒体途径,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净化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从美学思想史的角度考察,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审美乌托邦的理论设想,与马克斯·韦伯存在千丝万缕的批判继承关系.透过这一关系,批判理论对现代艺术的乌托邦想象才有更加合乎逻辑的建构线索,其乌托邦观念在现代性语境中的理论意义及其局限性也可以被更深刻地揭示出来.中国当代文化理论的自我建构,应能从中汲取丰富而有益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47.
中国古代商、钱观念与贾道散论张振华关于金钱“有之未必热,无之必不然”,以及“无商不富”的道理,如今已成为人们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共识。但在中国古代,“农本商末”、重利抑商的思想却相沿不衰。于是,文人雅士耻谈“利市”财富,商贾贩夫厕身“九流”之末;“利出于...  相似文献   
48.
明确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论证建立立体网络式的艺术教育体系。该体系包含了艺术学科之间的横向结合、艺术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纵向结合、纵横结合后产生的辐射性影响及以文化创意为动力的艺术教育产学研链条式发展。总结出了体系构建模式以及亟需解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9.
视觉中心主义对本质的追求和对主客二分的坚守为西方思想的形而上学传统提供了前提预设和思维指向。柏拉图划分肉体之眼和心灵之眼,最早为形而上学确立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从笛卡尔到胡塞尔的西方哲学在探讨意识时都以视觉中心主义为参照模式和运思方式。海德格尔以清理视觉中心主义为契机,着手消除形而上学传统的危害。通过对存在之“呈现”的论述,海德格尔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中的视觉中心主义,建构起存在论层面上的视觉观念。但在德里达看来,海德格尔对传统的否定由于仍然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表述方式,因而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50.
对经典时尚理论进行研究可知,时尚理论不是时尚和理论之间简单的概念相加,而是各种不同学科用它们各自的方式参与时尚的实践,并用一整套的思想和概念框架去分析、研究、定义时尚,最终建立各学科自己的时尚理论和假说,时尚理论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