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国家创新体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知识创新体系的体制化表达。作为一种学术与文化的存在物,大学是国家发展创新驱动力的源头,其知识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大学应依据本质属性发挥知识创新职能,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发展创新文化以培育社会创新精神,不断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2.
20世纪20、30年代,与月份牌广告的盛行相媲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月份牌广告是清末实业救国思想的延续,是西风渐进的产物,它以精美的视觉画面言说着近代中国城市市民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和沉迷;而新兴木刻版画,却彰显着知识分子唤醒农工、革命救国的政治话语力量。无论是月份牌广告,还是新兴木刻版画,作为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性视觉文本和话语体系,围绕它们展开的众多的,甚至是冲突性的价值评述,表征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于现代化之途的思考所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3.
中国是一个衣冠大国,自古以来,中国的服装在世界也占据过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的服装样式在世界服装界享有盛誉。但是,面对开放的世界,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性质的服装教学模式已被淘汰在历史的长河中。要使中国的服装在世界服装界立足,对服装设计师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我国在服装设计教育方面予以了极大的重视。全国各高校竟相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为我国国内的服装行业培养了不少服装设计师、服装工艺师和技术管理人员。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内容和观念普遍滞后,服装设计信息不发达、不适应时代快…  相似文献   
94.
高校音乐教育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修养是跨世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素质。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本文从音乐的社会功能着眼 ,论述了将音乐教育纳入高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
苏州昆剧戏衣是昆剧产生之前的中国各戏服之传承,后来成为各种戏剧通用的“戏衣”,在中国戏剧服饰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江南地区,特别是苏州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这里就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来阐述苏州昆剧的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96.
中国从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的造物活动,不但产生于生存意识和宗教意识两个源头,而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在按人意造物与按神意造物双重意识的环绕之中,这两种意识又相互渗透、难以分解,从而形成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早期物质文化,并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改建民俗博物馆要从其学科特性入手,使改建的焦点放在各民俗事项与大众的交流互动关系上,在此基础上设置情感空间,从而让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文章拟从对硬件设施的改建及软件设施的强化两方面进行进了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98.
文章通过对商业标志、视觉文化形象和有效传播等相关内容的探讨,尝试阐明视觉文化形象在商业标志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视觉文化形象在具体选择和应用方面的相应规范。笔者在分析论证上联系设计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从多个视角对商业标志设计中视觉文化形象的使用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能够激发标志设计者对于使用视觉文化形象这一问题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99.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批量生产和标准化使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产生了新的内容。于是设计的审美问题便被提了出来。从功能为本到功能超越,设计的审美价值判断由对人的实用功能需要的满足走向了情感交流、生活理想和诗意追求等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满足。现代建筑设计中出现的不同流派对建筑设计审美价值的诠释与判断体现了人的审美活动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0.
王正刚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97-100,112
就当代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教学体系、学科建设进行了论述与评述,对它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指出了建立这一教学体系所需要克服的困难所在,探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并以此探索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模式给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和当代艺术设计带来的启迪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