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79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4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603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1.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公民政治意识的提高要求政府由工具性定位的"全能政府"向以"以人为本"的价值定位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透明是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它可以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将政府运行置于阳光的监督之下,也有利于保护公职人员,预防腐败,更好的推动政治发展指向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如何从新的角度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研究走向纵深的必然要求。通过生态思维方式,基于生态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运用开放性、预见性、和谐性的思维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悟普遍联系性、永恒发展性、对立统一性等特征。运用生态思维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复杂现代性发展情势下的网络政治研究,有鲜明的二重性,即主体性与场域性。前者从本体论意义出发,视网络政治为通过交互方式以寻求生存发展的政治形态;后者从方法论角度把网络当作一种研究社会的特殊方法,即网络政治是社会力量互动博弈的场域政治。这种二重性交融且向后者位移的研究转向态势,表现为从简单的载体铺陈向立体化的过程逻辑解释的整体转变。这样,诸如在场与缺场、解构与建构、生产与传播、政治资源与社会资本、生态系与社会熵以及有效性与合法性等十大问题,网络政治研究的历时性命题便被逐步压缩为共时性表达的复杂题域。因此,回答网络政治的逻辑,便成为公共政策研究应瞄准的焦点——为公民政治发展导向下的本体性焦虑寻解。在快速转型的网络政治语境中,作为"智库娇子"的大学智库发展,需要深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理解性地切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在对策建言、战略引领、思想创建、秩序建构等层次上,进阶式地契入到满足大国民生、风险社会、协同创新等内生新需求的智识系统之中,担当好、担当巧"保存制度的祭司"和"发展制度的祭司"。以此,走出单纯应景性与纯专业碎片化的大学智库,或将成为营造和完善中国政策市场(尤其是政策分析市场)的关键性"撬动"变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诸子各家都曾把"王道"思想作为经世的根本道理。秦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和兼收并蓄的历史现实改变了六国士人的文化偏见,同时吕不韦把握了由霸而王的历史转折并集众编书,从而形成了《吕氏春秋》的"王治"思想。秦始皇虽然没能像吕不韦希望的那样把《吕氏春秋》的"王治"主张付诸实践,但把其中的圣王说、五德终始说和现实政治运作结合起来,从而深深影响了秦朝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5.
乌尔里希·贝克对“无知”的界定为探究转基因技术风险的成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他归纳了五种类型的“无知”:对风险知识的有选择性的接受与传播、知识的不确定性、误解和错误、认识的无能、不愿认识。五种类型的“无知”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实践的结果,一类则源于主体认知的局限。因此,在正视转基因技术风险的同时,要通过自下而上的“亚政治”以及跨越学科界限、民族国家界限的“跨界治理”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尚面临三重困境:其一,社区社会组织的生存网络面临着结构依赖困境,具体表现为高度的外部依存性和资源依赖性;其二,社区社会组织的价值实现面临着市场失灵困境,具体表现为需求表达与识别失真、志愿失灵与市场垄断以及声誉市场不完备;其三,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转型悖论困境,具体表现为需求的爆发性与供给的成长性矛盾。  相似文献   
17.
作为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官员财产公示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内容,极其需要公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认同。然而,近来国家5个试点城市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试行却遭遇到了“零投诉”尴尬困境。“零投诉”现象对应的是公众“零关注”“零认真”,折射出社会公众普遍的政治冷漠。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财产公示制度简单及政府与民众之间互不信任等方面,文章提出应通过消解政治冷漠的方式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居民社区认同是社区获得成长的重要基础,它是支撑社区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与内生性资本,其直接表现为居民的社区满意度。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培育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对于社区建设尤其是拆迁安居型社区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苏州工业园区中莲花社区、高浜社区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民工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将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到城市,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它的解决直接关涉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农民工利益保障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理性反思了农民工利益保障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伴随西方现代性而展开的"现代化范式"创生了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基于人与社会关系元命题的分殊认知,西方知识界着重探讨了以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为中心的建设议题,形成了多元的社会智识。其中,围绕自由与秩序关系的设置与调试,形成了法治基础上的"制度—结构—心理"任务框架,颇具启发性。在政治社会生态迥异的中国,对这一智识体系的借鉴应坚持方法论的自觉与辩证思维,批判性地考虑其价值的"脱域"性。基于此,大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建设,需要深度根植于自身实践场域所规定的"复杂现代性"来发掘其普遍性的理论因子,同时参鉴"他山之石",从而塑成具有可持续性的良序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