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20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中国现代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作为长期存在的两种研究向度在近年来却遭遇危机.以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为例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政治反映论"和"纯文学"积弊的结果,其出现的合理性在于其对"政治反映论"的批判性,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格局的偏狭,以及对延安文学作品超越价值的压抑,使其成为延安文学研究中新的意识形态.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形成过程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出现隔离的本质对"文学性"理解的偏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需要从"价值论"向"发生论"的转变中获得自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2.
严歌苓惯于以旁观者的身份冷眼讲述故事,但《第九个寡妇》却是一部充满鲜活生活气息的暖色调的小说。作者写出了在人性透视下的中国乡间仁义、保守的文化心理特征,同时对充满魅惑力量的雌性尽情讴歌与赞颂。  相似文献   
23.
《南都学坛》2018,(1):53-58
《石遗室论文》是陈衍批评散文的集大成之作。该著主张,文应"通经",作文立足于"学",注重学问对散文的影响,重视散文结构、技巧、语言的分析,与传统文话有多重勾连。与此同时,该著将史的精神贯穿其中,注重对散文嬗变的历时性讨论,运用比较及推本溯源等研究方法,注意思辨性与专题性,重视文本及散文家评论的客观、公正,已逐步向现代散文史过渡与演变,对近代散文学及散文史的构建有重要导向意义。陈衍试图初步构建一个历时性的由文本、散文家等构成的古典散文批评系统。  相似文献   
24.
从写形向写意过渡——萧梁帝王诗歌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梁帝王的诗歌题材琐屑、体式较小,却借用汉赋手法,全方位刻画景物或人物,具有繁缛与形似的特征.当萧梁帝王在相对开阔的空间内精选几处物象,稍作点化,并间之以情时,其诗歌立即体现出简净小巧的风致.萧梁帝王的诗歌,体现了中国诗歌从写形向写意过渡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25.
壁记属于"记"体文的一种,辞尚体要,文主典雅,以散体为主,兼有骈句,以其载体为名。壁记多书写在台省、州县的厅等办公场所,具有开放性、连续性的特点。作壁记或为劝善戒恶,或为自我儆诫,或为下情上达。研究壁记,对于研究古代散文的传播及古代官制、官职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电影《无人驾驶》继承了导演张扬一贯的与现实接轨的路线,并且再次将爱情等情感伦理放于都市中进行思考.在影片中导演对“新城市”下的情感叙事做了新的建构,将个体情感与金钱和性构成二元对立以表达当前物质主义下的新的情感状态以及出路.但为了促成二者的消解,导演寄希望于传统的温情与真爱,使得这种消解显得矛盾游离,影片最终未能形成内在的统一性,也未能真正解决这种二元的对立.  相似文献   
27.
里尔克的诗《沉重的时刻》呈现了一个现代人的生命断片,不仅触及到其时代的痛点,更是对现代人“赢弱、荒诞和虚无”的生存感觉的特写。全诗共四节,每节分别以生命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哭”、“笑”、“走”、“死”为诗眼,藉以不断复返的修辞和意象,传达出诗人里尔克对现代人的存在乃偶在、无根和向死存在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28.
"自然观"是司空图重要的诗学主张之一,他强调文学创作要反映生活,抒发真情性,语言应清新流畅。他的这一主张对宋诗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9.
何希凡 《宁夏社会科学》2009,(6):166-167,171
作为一位纵跨现当代的小说家,陈翔鹤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徙之后,又在60年代初的特殊际遇中先后写成了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在对魏晋文人陶渊明和嵇康的现代书写中,寄寓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体验和命运感知。本文着力探索了陈翔鹤首选魏晋文人与他独异的心灵体验;深度的“嵇、陶”体认与独异的书写姿态。  相似文献   
30.
等级制的价值思维、价值二元论、统治逻辑以及科技的负面作用造成了人们生态意识以及生态能力的缺乏,越来越多的人堕入"经济人"、"理性人"的陷阱,生态人在现实世界中严重缺失.为改变之,生态女性主义以其理解并尊重生命的心性、"圣杯"之思,为"关怀"与"联系"赋权,一直站在需要呵护的生命身边并以圣爱为条件以实现生态人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