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20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魏晋南北朝诗坛模拟袭用之风盛行,诗人在模拟与重复中感受并彰显诗歌形式美的各种要素,对于促进古典诗歌走向成熟以及诗歌意象的形成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因模拟袭用之风推动,魏晋南北朝诗坛出现了数量众多分别在内容、情境、语言、风格诸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诗篇,甚至导致传播过程中某些诗篇署名的混淆。探讨曹植五言诗与《古诗十九首》的相似,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52.
善与恶是道德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我们无法轻易对善恶作出判断。圣经旧约《创世纪》认为在神创造的世界,只有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才拥有智慧能分辨善恶。尼采宣称凡是增强人类权力感,增强我们人类的权力意志以及权力本身的东西,都是善;凡是源于虚弱的东西都是恶。这些说法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都合理。善之动力与要求是来自内在良知的,恶之动力与要求来自不正当的欲望,但是善与恶之内容与判断准则还必须兼顾外在处境。善与恶的评判者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权力感的增加与否,但更是如卢梭所说,是"良心"。本着良心所做的事为善,昧着良心所做的事为恶,而"好心做坏事"的定夺又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3.
《豳风·鸱鸮》一诗中"鸱鸮"为何鸟,历来争议颇多。毛、郑以为"鸱鸮"为"鸋鴂",后人遂有"巧妇"、"鹪鹩"、"蒙鸠"、"桃虫"之说,纠缠不清,以讹传讹。解"鸱鸮"为二鸟,则流于繁琐。依据诗歌所描绘,综合各家观点,分析各类考据材料,追根溯源,则"鸱鸮"实为今之猫头鹰。  相似文献   
54.
确定古人的籍贯,应以其父祖的占籍情况和本人的生长地为主要依据,而不必拘泥于其远祖的占籍地。宋代晁氏家族文人辈出,晁氏“三祖”晁迪、晁迥、晁遘祖籍澶州清丰,真宗朝(998-1022)曾齐居京城开封。后来晁迪、晁遘后人迁徙至济州野、任城,而晁迥后人在北宋长期定居京城开封,未曾占籍济州野,历来不少文献将晁迥直系子孙晁说之、晁冲之、晁公武等当作济州野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5.
理清中西方思想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及其对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探讨"和谐社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内涵,对于提高国际社会对它的认同感,发挥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宗杲是宋代以来影响最大的禅师。江西诗派诗论如吕本中的"活法"、徐俯的"中的"、韩驹的"遍参"、曾幾的"慎勿参死句"都与宗杲"看话禅"有着话语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57.
学界对《华阳国志》中"参毗之礼"的理解颇有争议,或以为参拜毗罗佛的密法仪式,或以为佛教丧葬之礼,或以为"参毗"即辅佐,"礼"为"体"之误字。佛经及大型佛教辞书中并没有"参毗"一词,而"参""毗"二字连用以表示辅佐的用例在古籍中习见,"礼""体"二字混误在文献中亦不乏其例。在对"参毗之礼"的几种解释中,刘琳先生的说法当为确诂。  相似文献   
58.
郝广才以诗意韵律的表达在自创的故事编织中得心应手,又以强强联手的组合、创意性的转换等创造在绘本的编辑出版上卓尔不群。诗意与创造的追求是其创造力的表征,也是格林文化发展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59.
文章阐述了《手机》等电影中的媒体战争现象,并探究影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意义。文章认为,媒体人电影具有寓教于乐、以身说教、多种教育模式相复合、不分种族阶层进行教育的优势,是观众认识媒体规律、掌握媒介知识、提升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0.
《打严嵩》是京剧中常演常新经久不衰的传统剧目,历代京剧艺术家都有擅演此剧者,如谭寇培、余叔岩、马连良、周信芳、金少山、裘盛戎等。《打严嵩》一剧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这与剧中所体现的高超的叙事艺术是分不开的,该剧无论是从其独特的结构方式还是风趣幽默的戏剧风格或是其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来说,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