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6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国家与社会"进行检视和反思,可能再一次触及传统的西式理论困局。同时,也可看到这类理论困局的现实折射所引发的各种实际问题。这表明,我们所持理念、姿态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将会预定不同的行动选择和实践取向。根据社会互构论的基本观点,"国家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应当是"合作的三维"。民间力量的作用不再是一种孤立的行动过程,而是在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作中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2.
引言 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国务院重新组建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相似文献   
103.
金融经济周期是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而形成的经济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其微观基础是金融加速器理论,它重点关注信用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探讨金融因素基于资产负债表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传导和扩散机制。金融经济周期比一般商业周期的发生频率低但持续时间更长,银行信用和房地产价格是识别金融经济周期的两个核心指标。金融经济周期在不同国家可能呈现出不同特征,往往和一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及其经济结构变化有关。为妥善应对金融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应该充分考虑金融加速器效应,建立将货币稳定、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三者统一起来的宏微观审慎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04.
Ohlson模型与会计计量观之间具有先天的矛盾,由此而导致了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难以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从异质信念视角,结合行为金融理论的噪声交易模型,重新思考Ohlson模型的建构无疑是一个指导我们探讨的现实问题.利用基于噪声交易的Ohlson模型,考虑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逆向思维研究,通过积极的提高价值相关性促使市场变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当前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坤  陈新平 《管理世界》2004,(10):21-28,46
潜在债务是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而在整个潜在债务链条中,金融业又占了绝大比重,所以控制金融风险就成了防范和化解我国财政风险的重要一环。 作为当前处理金融风险问题的特殊模式,金融风险财政化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政府职能的一项客观要求,也是现行财政金融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安排。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事一议”的金融风险化解方式正逐渐暴露出其体制性缺陷和不尽合理的地方,存在着诸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以及地方“倒逼”中央财政等问题。因此,如何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构建相关法律框架,建立潜在债务风险监控体系,进而弥补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运作模式之不足是本文的分析重点。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运作特点,以逻辑模型为基础,设计出横向包含"投入—过程—产出—影响"四个环节、纵向包括"绩效目标—绩效环节—绩效因素—绩效指标"四个级次的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构建的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多层次递阶特征,并且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网络关系,运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网络层次分析法(FANP),确定债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具体指标权重,进而为实践部门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绩效评价提供科学工具并搭建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7.
政企关系网络、在职消费与市场化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职消费是企业高管人员侵蚀公司剩余资源的一种方式,也是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本文选取沪深A股2005-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企业高管政治网络关系视角,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问题及其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政企关系网络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在职消费规模,非国有经济中的政企关系网络则显著抑制了在职消费水平;市场化建设的推进能够有效的降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抑制非国有企业对政企关系网络的诉求,降低在职消费水平,提高企业业绩。这一研究表明,在我国法制尚不完善、产权保护不力等制度背景下,抑制在职消费、减轻企业负担不仅仅要解决传统的代理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应考虑制度缺失给企业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从长远来看,加速推进市场化制度建设则是有效抑制企业寻租动机,削弱在职消费行为、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提高企业业绩进而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8.
朱锴 《统计研究》1992,9(6):49-51
资金利润(税)率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主要指标。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该指标已不适应经济形式发展的要求,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9.
会计盈余信息是影响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下的会计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收益平均化和秘密准备金、窗饰、表外筹资等。这种行为的存在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与企业的经营者利益驱动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危害了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也增大了审计风险。为此,必须建立适合上市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的利益均衡机制,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会计准则体系,加重处罚力度,减少地方政府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110.
杨天化  贾颖 《理论界》2010,(8):50-51
本文深入论证了国债的发行对于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积极作用,进而说明了用于公共投资的国债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