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贫富差距尤其是我国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农村贫富差距扩大的负面影响;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方面分析了乡镇政府缩小农村贫富差距的必要性;从乡镇政府权力、地位及条件方面分析了乡镇政府缩小农村贫富差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刘纯 《云梦学刊》2009,30(5):70-73
人的行为存在终极追求,并在终极目标支配下策划阶段目标。终极目标属性逻各斯表征人的行为终极目标优位存在。树立其优位理念需要把握价值权力观念与价值权利本位观念。其优住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的演绎与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色,戒>,是激荡着生命意识的可读性作品,王佳芝复杂的人性是特殊历史语境复杂的表现.李安的影片<色,戒>,站在对传统权威价值观解构的文化视角,对王佳芝的"人性弱点"作了重新的诠释与放大,其审美意义就在于:人类对女性飞蛾扑火般的生命境遇作了深刻的反思,人类由此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和对人性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95.
政治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学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归纳和总结目前国内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状况,有利于弄清其研究现状,把握其理论脉络和研究动向,推动该领域研究往深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6.
水族是我国南方稻作农耕民族之一.在水族众多的民俗节日中,敬霞节主要表现为稻作农耕祭祀的内容.水族先民在稻作农耕过程中,通过敬霞等农事民俗的祭祀活动,用民间信仰和巫术的方式祭神,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一民间祭祀活动在一定的时空里依然存在,并调适着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对这一民俗事象的进一步研究,可以...  相似文献   
97.
地处西部落后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受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目前还没有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但落后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英语专业设置商务英语课程是必要和可行的。文章以贵州地方本科院校为例,从国家对高校外语教育的要求、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地方高校在英语专业设置商务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并就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复合面、专业课程比例、师资、教材、实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布依族古籍文献指以文字(方块布依字)为载体,抄写或印刷成书的典籍文献。布依族古籍文献藏量丰富,分布广泛。文章在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区域分布、馆藏分布、编目分布、出版分布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布和代表性区域藏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梳理出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分布与布依族人口分布、布依族语言使用和发展、布依族民间信仰、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基本一致四个方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9.
张红  蒙景村  杨秀伦 《理论界》2007,(10):133-134
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教育立法成果显著,促进了我国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但民族教育与内地特别是东部沿海相比,差距仍很大。本文从分析研究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及民族教育立法现状入手。提出民族地区环境恶劣、办学艰难、经费短缺、民族教育性质特殊、民族教育立法体系不健全等是民族教育不能与全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为保障少数民族公平受教育的权利,需要比较借鉴中外立法成果,加强民族教育立法,健全民族教育与全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0.
释"召"、"招"     
本文通过考察甲骨文、金文以及古今汉语文献资料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考释了“召”、“招”本为一字 ,并论证爬梳了“召、招”的本义及其引申发展的词义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