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直接地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蕴含了直接民主的特点,从基层民主的发展过程来看,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六点:第一,群众利益的关联性;第二,群众参与的有序性;第三,基层民主与社会环境的相适性;第四,基层民主建设的渐进性;第五,基层民主建设主体的广泛性;第六,基层民主建设内容的直接性。  相似文献   
32.
毛泽东同志对意识形态工作非常重视,一以贯之。习近平同志继承、发展和创新毛泽东意识形态重要性思想,不仅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且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采取了许多有力举措,赋予毛泽东意识形态重要性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亲自部署、狠抓落实,推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重大举措,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33.
转型期中国公民参与,不仅包括为了影响公共权力的行为,还包括因受公共权力侵害而捍卫自身权益的活动。参与形式可分为政治领域中的间接参与和直接参与、公共领域的民主参与、公民的自治性参与,这些形式各有其优势同时也凸现出局限性,需要新的形式来补充。因此,应正视现实参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力求避免制度化环境延展不足而产生的“溢出现象”,尊重公民权利和提升公民参与能力,构建有序的参与环境,培育社会的公共信任,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4.
吴巨平 《学术论坛》2006,1(10):27-31
马克思主义同自由主义是对立的意识形态。因此之故,我们过去对自由主义的研究,着重揭露其阶级实质,批判其虚伪性和荒谬性,这从意识形态的斗争视角来看,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从研究问题的视角来说,这又是很不够的。因为科学研究要求全面、客观地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事实上,自由主义作为欧洲思想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成果,作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的一种主流思潮,其不仅有糟粕,也有一些符合人性,有益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合理成分。另外,自由主义发展也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阶段的自由主义,其历史价值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自由主义,既要看到它在世界观、阶级立场和基本观点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揭示、批判其谬误,同时也应该注意挖掘其合理的成分。文章以历史辩证的方式,对近代自由主义的人权本源观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既揭示、批判其糟粕,同时又揭示并论证了其合理的成分及其对于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5.
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高效的包含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和恢复机制在内的危机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危机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6.
试论农村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淼 《理论界》2007,(1):6-8
农村公共物品的充足、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然而,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却导致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中国政府极为重视中日关系。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坚持“两个区分”(即把帝国主义的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把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和一般官员区别开来)的方针,把协助日侨回归作为突破口,开启了中日友好之门,为恢复、改善和发展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8.
1957年反右运动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小涛 《学术论坛》2004,(4):154-156
1957年的反右运动是中国建国后一次重大的思想整肃运动。关于它产生的背景,既有深刻的历史因素,又有现实的体制原因,还有外部的因子在起作用,它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仅丰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而且拓宽了“以人为本”的外延,提出了“大人本”思想——即如何实现好、维护好“以人为本”这个执政理念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0.
19世纪中晚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梁启超以巨椽之笔,鼓吹身体改造对中国救亡的重要,形成了一系列身体政治思想。他认为国土犹如身体,国家和身体一样是自然淘汰的结果,国民身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大。他主张建立一种新的身体样式,即新民,为此,首先,摆脱奴隶身体树立国民身体;其次,摆脱个人身体,树立群体身体。他还主张晚婚、胎教与反缠足,主张身体的生产性。梁启超的身体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的"修身养性"和近代的"身体救亡"理论。对梁启超身体思想进行系统论述与认真总结,对当前身体研究和身体开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