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40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西方,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十分暧昧。新闻媒体已经成为与立法、司法、行政相制衡的"第四权力"。在媒体迅猛发展、国际政治风云剧变的全球化背景下,研究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西方新闻媒介与政治的关系,特别着重研究新闻媒体如何影响并作用于政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媒体参与影响政治的模型"。最后从批判的视角,指出了西方新闻媒介与政治互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消费文化相对应的美丽的坏女人形象开始独据文坛一角并引发无数想像,本文选取的文本正是以强暴、诱奸这样的热点题材为中心的一些“酷烈小说”。然而这些小说的立足点并不是基于某种阴暗心理的窥视,而是把重点放在由“丑闻”所诱发的一系列生存问题的善后上:看客、民族劣根性共同成为了扼杀可怜女性的帮凶。事实上,在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隐藏着纷繁不定的多重人性,而刘庆邦所做的努力正是“直面生活背后的真实”,表达对于底层生存现状的怀疑与追问,尊重与同情。  相似文献   
73.
情以物迁诗以"兴"言——论中西诗歌视域中的"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中国诗歌独特的魅力集中体现为对“兴”的重视,认为“兴”反应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而深邃的诗性思维与美学原则,以及一个古朴民族诗意栖居的特质;并以现代西方文学理论视角重新梳理“兴”这一独特而复杂的中国诗学概念,以此比较中西诗歌在表现方法和文化上的深层差异。  相似文献   
74.
当前汉语称赞应答策略在不同性别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两个群体使用最多的应答策略都是含蓄接受,但女性在明确接受、间接拒绝等方面的称赞应答策略的使用频率都高于男性,男性更趋向于使用含蓄接受和直接拒绝策略;女性更多使用积极的礼貌策略并且强调人际交往的平等性和稳固性。  相似文献   
75.
《说文解字》中从“介”字得声的字共有17个,这些字在语音上都具有相同或相近之处,在意义上也具有相通的地方。从古文字来看“介”字的意义有多种可能,并非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那样“畫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古拜切”,它可能有小义、铠甲义、大义、间义等多种内涵。把从介得声的字进行梳理归纳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介”字的本义和更好地使用“从介得声”的字。在归类的过程中主要依据“右文说”的理论,归类之后进行比较发现“介”字具有反义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76.
元人创造了浪子-隐逸-斗士文化。浪子风流、隐逸情调与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和审美人生构建了元曲的人文精神。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魏晋六朝是人开始觉醒、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元朝则是普通人开始觉醒、通俗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郑重提出的文化大命题。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和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分别是“浪子风流”、“隐逸情调”和“斗士襟怀”的文学写照:  相似文献   
77.
王夫之是明清转捩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不仅有独到的赋学理论,著有《楚辞通释》,更有自身的创作尝试。尽管王船山的创作实践与其赋学理论"若即若离",但是他借骚体赋形式抒发自己情怀的有效尝试,为康熙、嘉庆年间辞赋理论的更新和创作实践的展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8.
詈词的大量使用是文革语言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詈词在文革期间都得到"重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詈词在文革中的一般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9.
鲁智深跌入深井洞穴,这一旧有母题安排是必然性需要.鲁智深这一佛教身分的角色,安排以具有仙道色彩的奇遇,与此前后斗法的神秘色彩一致.仙乡洞穴叙事,佛经本为首创.<水浒传>神行术中的甲马、风火轮,来自印度民间故事和中古汉译佛经,以及僧传所载高僧为神化佛教的幻术表演.<水浒传>斗法描写,来自传播史诗印度故事的汉译佛经、唐代变文和壁画,及吸收佛教斗法描写的道教法术.天书则使特长不足的宋江,获得神秘力量支持.神秘描写的介入,使该小说带上了神魔小说文类特征.  相似文献   
80.
“我看你像(个)N”构式在盘锦方言中普遍使用,表示对他人要求、建议的拒绝或对他人观点的反驳。该构式以非常规性比拟为表现形式,这种比拟方式不以两者的相似性为基础,是构式否定功能的来源,这与其非常规属性、方言特性的影响均相关。因此,盘锦方言中的“我看你像(个)N”构式是比拟性否定评价构式。相似构式“你看我像不像(个)N”与该构式表达功能大体相似,但能够进入两构式的“N”、后接句式、具体表达功能、语气等方面均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