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7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31.
梅启波 《晋阳学刊》2008,(6):101-104
欧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留学英国的老舍在认知结构等方面形成了某种制约。更明确的说,就是欧洲关于东方的知识使老舍认识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形成了某种定式,让老舍形成某种“自我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受这种思维方式影响而不自觉。20世纪30年代老舍回国后,试图摆脱这种影响,在这方面开始了痛苦的文化探寻:突破自我东方主义的影响,探寻中国文化身份。他~jtl,说《猫城记》和《断魂枪》记录了这一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32.
荀子以"一天下"为目的要求息灭百家异说,形成一元化意识形态。为了使儒学适应初步确立的封建集权专制制度,荀子隆礼义重法度,强化君主专制,在理论上实现了儒学与封建集权制度的整合。董仲舒在继承孔孟仁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天人感应说对其进行了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以强制手段来规定国家政治生活的指导思想,从实践上完成了封建政权与儒学的并轨,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荀子到董仲舒是为中国专制政权寻求思想统一由法理走向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33.
文章认为破碎美是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它把语言当作游戏玩弄,主张"零度写作",消解意义;它以破碎的艺术去对抗破碎的世界,以期待将这个世界重新聚合,使人们破碎的心灵重又恢复完整。  相似文献   
34.
马志强  刘歆立 《兰州学刊》2006,(8):52-53,63
“五四”是一个张扬激进主义的时代。它以思想启蒙为指归,但为什么它没有沿着欧洲式的启蒙道路走,相反却采取苏俄式的激进方式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在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作家的文学观以及现代文学史叙述作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沉浸在历史的具境中的角度真实地考察“五四”激进主义的发展轨迹和在历史上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35.
李圣华 《中州学刊》2005,(2):177-179
元明易代不仅造成作家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的转变,也促使作家的创作心态和艺术旨趣发生显著变化.吴中诗人高启目睹朱明新朝气象,热情赞歌国家的统一,但由于他追求个体独立,所以又产生了与新朝"离异"的心态,其诗歌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入明后高启进一步强调博大变化,主张诗歌"格"、"意"、"趣"兼具,注重以诗存史,其诗风从放拓、雄浑、苍凉演变为奇丽、深稳、含蓄.  相似文献   
36.
《文选旁证》一书,自清末迄今,屡有否定梁章钜自撰的说法;一些学者认为其原撰者为程同文或陈寿祺。本文坚持该书仍系梁氏自撰。文中首先依据程、陈二人传记资料及其学术取向,论述二人不可能撰写此书;然后又依据该书梁氏《自序》言其幼承家传选学之语和文中多处引录其父、其叔父关于《文选》校勘训诂的条目内容等,论证该书撰者非梁章钜莫属,他人假称不得。  相似文献   
37.
高俊林 《中州学刊》2006,(2):213-215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个性色彩的作家,废名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一向情有独钟,尤为偏嗜六朝文学。谢灵运、陶渊明、庾信等六朝人的诗文作品与大行于其时的佛道思想,不仅为他提供了重要的写作资源,也使他的作品富有六朝风致,即在充满了恬淡的田园风味的同时,也濡染上了深厚的隐逸色调。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抒情诗化小说的滥觞,对当代文学创作依然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何新所 《中州学刊》2006,(1):213-217
昭德晁氏家族在宋代众多家族中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文化成就,是与晁氏家族独特的家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晁氏家族作为宋代文化世家的杰出代表,是宋代文化繁兴的最好见证。晁氏家族的教育模式、对于文化传承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其独具特色的家族佛学修为,对于我们更准确认识宋代家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宋代著名中原文化大家族昭德晁氏的奠基者晁迥的三教思想,并非以儒家面目来融合三教,而是以佛学为支点,以佛教义理来反观儒道两家学说,发掘儒道两家的心性论资源,从而在方法上和随后出现的新儒家相合.  相似文献   
40.
苏曼殊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轶 《中州学刊》2006,(6):192-195
由于苏曼殊思想的多维性,研究者多认定其为革命家、启蒙主义者或佛门高僧。其实,苏曼殊思想有一个渐进定型的过程。他曾是披发长歌的革命者,也曾试图以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浪漫主义诗歌启蒙民智,更努力向佛门高士的目标迈进,而他最注重文学家的自我身份定位,最终不是以政治、启蒙或宗教的力量,而是以艺术的审美的力量参与了中国审美现代性追求的文化工程,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