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7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代人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依存关系概括为天财说,人要取得天财,必须顺天而作.<逸周书>的"天财"观是私财观产生前的经济思想,它影响到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分配等环节,在古代历史上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审美中心主义在西方传统审美文化中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至19世纪中后期审丑文化在西方才开始真正崛起。审丑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崛起于中国当代的审丑文化更自具独特价值内涵,因其关涉现实的基本审美态度和行为,对之进行价值学分析便很有必要。审丑文化的积极价值有:情感解放功能、严肃的政治学内涵、对传统审美文化专制性的反抗和对当代资本美学运作方式的凸显。审丑文化消极价值一是它会严重消解丑自身所蕴含的悲剧特质,二是过于强调审丑会阻碍人精神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43.
《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悲剧是一个伦理选择的悲剧。安娜的悲剧产生于19世纪俄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伦理环境使她一方面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新生活。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打破了俄国上流社会的伦理禁忌,使她陷入两难的伦理选择之中。安娜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使自己、弗龙斯基、卡列宁的伦理身份发生了变化,引起伦理混乱,最终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44.
老子构建了一个理想执政者——“圣人”,其以自然无为、弃智寡欲、尚谦不争为主要特质,映射出理想社会中任自然、不妄为,弃巧智、去贪欲,谦下不争的治国理念.对于当代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而言,老子的“圣人”理想治世模式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现代派在与左翼文学疏离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与之融合的事实。在革命文学主流熏染下的现代派文学对都市文明下的阶级对抗并非熟视无睹,并曾作出某种超越自我、融入主流的尝试;现代派对都市现代性的敏锐捕捉及对都市灵魂的出色刻划也给左翼文学以显明影响,左翼作家在宣示都市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实时也时而逸出阶级性的固有轨迹,展现都市的力与速、光与热、个体的孤独与沉沦、灵魂的扭曲与病态,体现了与现代派文学的某种一致性。由于左翼文学的熏染,现代派拓展了其艺术视野;由于现代派的渗透,左翼文学获得了人性描写的深度。30年代现代派与左翼文学抗衡、共生、互动的复杂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6.
卢焱 《中州学刊》2006,(4):226-228
死亡是余华作品最突出的主题,它经历了对死亡表象的描绘、死亡思考和死亡承受的嬗变历程。余华在早期的作品中沉迷于对死亡表象的大肆渲染,小说充斥着“暴力”、“血腥”、“杀戮”;随后他遁入对死亡哲学层次上的思考;最后让人物感受死亡、咀嚼死亡、承受死亡的打击,逐渐的超脱使灵魂上升到一个平静自足的境界。余华关注死亡尤其是关注个体的死亡,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接近了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47.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生态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故事在赞扬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表层意义下,还有着丰富的生态寓意:人与天地、与大自然的血肉相连;人类与万物的伙伴关系;尊重动物,将人道与天道统一起来等等。对此揭示,有助于展示民间故事的广阔阐释空间,并丰富当今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48.
青年作家葛水平《比风来得早》把叙述的焦点集中在进城后置身官场的小官儿吴玉亭身上,通过对吴玉亭自身的被异化及其主要社会关系的被异化,深刻揭示出乡下人之被异化的主题。吴玉亭只是一个典型,官场只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乡下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被异化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9.
是古非今、贵古贱今一直和中国古代文论相伴随,明代尤其如此.杨慎能跳出窠臼,把批评的目光集中到明代诗坛.他既不满心学家性气诗的浅俗流易,又批判李、何诸人复古派的沿袭模拟,并关注滇地区域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他对明代主流诗坛进行全面梳理,显示了自觉的诗学批评意识,为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50.
"以四声为韵"是唐代试赋用韵中的一类.作者可以自主选择四声中的任何一个韵部押用,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押韵次序为顺次.其中"周而复始"和"终而复始"与"两遍用四声"不同,只是在一遍用四声的基础上从平声始顺次加用一两个韵而已.与其他限韵类试赋相比,"以四声为韵"至少押四韵,而且各韵分属于四声中的相关韵部,但其他限韵类试赋会出现某一声的任何一个韵部都不被作为韵脚的情况.与"任用韵"一样,"以四声为韵"不具有"注题目之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