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7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流行关于中国的游记作品,横光利一却用小说形式想象中国,他在小说《上海》中塑造了他所代表的日本人对上海的想象。在他的作品中,上海形象体现为脏乱与混杂、底层的民众、革命与革命者等。上海这些形象的形成与横光利一这位观察者的身份、观察角度、观察心态等密切相关。作为"他者"的上海,实际上折射出了日本在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2.
从晚清到五四,多元现代性逐渐定于一尊。五四文学大多从启蒙现代性出发,将城市视为与新文化对立的旧文化环境,与乡村无异。20年代末期,现代性又呈多元状态。左翼与海派从城市现代性出发,前者表现上海城市的殖民性与无产阶级政治,后者进行对于上海日常消费角度的西方性想象。  相似文献   
53.
《说岳全传》"说本"来源和乾隆成书说新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岳全传的>的"说本"来源,以往的著述往往只言片语一略而过,而从文献佐证和文本内证两方面可以为该说法提供更多的依据.至于成书时间,则通过一个微小的发现和对作品内容、作者立场渐趋温和中立的分析,而肯定了"乾隆九年"成书之说.  相似文献   
54.
中国古代英雄诞生故事中的模式化、传奇化叙述,呈现出鲜明的民间风格。岳飞出身、出生故事实证了在中国古代英雄传奇诞生故事中,存在着史诗化的“奇生”母题。受“奇生”母题影响,在表层叙述体制上,呈现模式化的民间叙事特征;从深层文化背景上,体现出民俗信仰、民众观念等复杂文化因素的影响。英雄诞生故事,从叙事方式、文化背景两个方面,体现了民间传统对叙事文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文学生产论是伊格尔顿在上个世纪70年代比较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属于伊格尔顿早期的文学理论。它建立在对本雅明、布莱希特、阿尔都塞和马歇雷文学生产论扬弃的基础上,包含了两个层面:(1)作为一般社会生产的文学生产;(2)作为对意识形态的生产、加工的文学生产。伊格尔顿力图阐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与文学创造论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56.
曹禺前期剧作中充满了对传统和秩序的反抗与颠覆,追求个性独立与个人自由,标榜个性,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而受作家自身原因及家庭、社会原因的影响,自<北京人>开始,曹禺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在美学意味上发生了明显转变,呈现出向传统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57.
揭示目前我国学者有关股权学说的一些不足之处,以霍菲尔德的分析法学概念对股权问题作了初步分析。试图为公司法学的研究引入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8.
《文传》是《逸周书》第25篇,其内容与《周书序》不完全吻合,从论证《文传》的集成性质,并结合《逸周书》中《文传》、《五权》、《大匡》、《大开武》、《酆保》、《和寤》、《小开》、《文政》等篇广泛存在的集成现象,可看出:《逸周书》中的集成文字是汉代刘向重新编辑残存《周书》45篇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手机》的发表,标志着刘震云现实生活题材小说的艺术嬗变,引起了文学界的争论.从对生活的写真到媚俗是其嬗变的主要方面.嬗变的原因,既有作家艺术追求的内在动力,也有市场经济的外在压力.这种转变对于如何提高大众文学乃至大众文化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0.
清初诗论是三百余年来诗学批评的一大源头,顺康间有关竟陵派的纷杂评说与激烈争鸣,促成着一代诗学的发展与形成。钱谦益、王夫之等人从文运关乎国运上批评竟陵之诗为"亡国之音",遭到朱鹤龄、魏裔介等人的反驳。朱彝尊、冯班、阎若璩指责竟陵不学之病,王夫之、宋征璧等人攻讦竟陵诗歌门户,虽有着特定的论诗之旨,然非公允之论。清初有关竟陵诗弊之说,其大端有五:幽峭为宗;立论取材偏狭;雕刻粗浅;淫哇鄙俗;用字之弊。相异之调,大端亦有五:不失淳古;瑕不掩瑜;"清气"出之;深情苦语;幽清孤峭不当废。《诗归》之评,以毛先舒、贺裳功绩最著,余论纷纷,多道听途说。有关竟陵派之争,对清初诗学形成、创作风尚及后世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