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18篇
理论方法论   130篇
综合类   1526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作为“浪漫主义旗手”的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集中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即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强调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学上不同于古典主义戏剧之处和取得的关学成就,就在于莎剧中成功地运用了戏剧行动并使观众获得了完美假象。  相似文献   
82.
张娅茜  蒋海松 《社科纵横》2010,25(4):61-63,67
由于礼治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习尚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法制传统逐渐地形成一种独特的公法品格和制度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法制也步入了现代转型期。在现阶段中国法制现代转型语境的变迁中,探究和梳理中国法制现代转型的内在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各国刑事审判程序对预断的“拒绝”,可分为事前防止和事后排除两种途径。正因如此,认为“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刑事诉讼没有预断排除规则”的观点值得商榷。显而易见的是,对事前防止与事后排除的不同侧重,正是两种审判模式对待预断的区别之处。预断的作用机制,在心理学上可用“首因效应”来解释,从预断的发生、防止和排除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十分必要,由此得以阐明两种审判模式拒绝预断的不同进路。并且从法制国家的程序设置来看,拒绝预断只是保障公正审判的诸多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4.
倪春乐 《社科纵横》2011,26(4):85-87
卧底侦查是侦破有组织犯罪、团伙犯罪的有效手段。随着中国诉讼观念的更新和诉讼模式的转变,卧底侦查所衍生的法律问题越发凸显。作为侦查谋略",卧底"在侦查中应用广泛,但学界对其尚存争议。本文从卧底侦查的概念入手,分析卧底侦查的理论基础、卧底侦查行为的性质及其可罚性,并提出立法上的制约建议。  相似文献   
85.
对我国审判权研究贡献新的视角和方法是每个法治实践者应该担当的责任。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对创造性的审判权的理论前提、存在形态和社会功能在法理上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在第一部分,本文从法院和法官行使和运用审判权的一般规律切入,认为审判权与其他国家权力的本质区别在于服从法律与创造法律的辩证关系。在第二部分,本文将审判权置于理性和民主的语境中理解,认为创造性的审判权对于发挥司法的能动性,构建和谐社会中纠纷有效解决的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三部分,本文从审判权发挥的社会功能角度观察,对创造性的审判权在促进法律发展过程中具有的潜质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我们提出应认真对待创造性的审判权。  相似文献   
86.
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与当今历史现实有惊人的相似性。文艺复兴不仅是新思想新文化的诞生 ,也表示中世纪传统观念的幻灭。但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中世纪文化之间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格格不入 ,而有着不可分离的时空相续理路相联的历史特征。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即是建立在包括中世纪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复兴”一词被大多数研究者当作一种历史的误解 ,其实却真正表现其强大活力的生命之源。文艺复兴的发展方向不是精英化 ,而是沿世俗化方向前进 ,这是文化发展的真正轨迹。最后通过对文艺复兴“阴暗面”的分析来折射现代文化危机的实质。鉴古知今 ,有所望焉。  相似文献   
87.
我国《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的规定过于原则 ,不利于指导司法实践活动 ,应进行研究和修改  相似文献   
88.
论刑事证据的法律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刑事证据的“种类”、“分类”之称谓进行辨析,认为两者实质含义一致,进而提出采 用“法律上的分类”与“理论上的分类”的观点。作者立足我国刑事证据的立法分类,分析其规定不足, 建议重新分类,特别指出刑事证据分类应注视一、二审的转化问题和与今后将建立的证据规则相衔接 问题。  相似文献   
89.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之一,民族语言可以表达某一方面的民族文化。"木"是古老的象形字,研究"木"字包容的古汉民族与古纳西族祭木的文化意蕴,可以从中探寻到汉民族古文化与纳西族古文化的契合点与同质性。这是文化语言学在语言基础上对文化历史作出的重新认识,展示了汉语研究的又一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90.
配偶权新论     
通过对与“配偶权”概念联系最密切的“家庭功能”、“婚姻本质”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两性生活形式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社会责任正在弱化、婚姻是一种特殊的人身契约的结论,并以此为前提讨论了配偶权的内容、性质和法律保护。笔者认为配偶权是一种来源于婚姻契约的兼具绝对权、相对权双重性质的人身权,其项下具有多项子权利,对它的保护视侵权人为配偶或第三人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