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人文精神逐渐式微。国家希望通过强化通识教育来培养人格完备、有正确价值判断、富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但在全球经济化时代,通识教育在中国逐渐沦为了专业教育的附庸。为提高通识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认识通识教育的文化使命意识,加强学院制度和教师评估制度的改革等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2.
蒋子丹对现代主义小说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荒诞"小说的形式纠结与自我释放的审美结构之中。从刚开始写作时对于形式的困惑到后来形式的释放,蒋子丹逐渐在形式上超越模仿而呈现出创作的自我风格,在对小说形式的探索与实验中写出了自我对于人生的感悟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3.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唱、念、做、打"是该门艺术的基本功。其中,"做"、"打"均与武术有着直接关系,"武戏"的形成更是离不开武术。传统戏曲的早期形态——傩舞、百戏均受到武术的影响。由唐代至明朝,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上也借鉴了武术的格斗技法。由于传统戏曲在表情达意上的直观性,使之不仅能天然地吸纳武术动作,而且还能补充戏曲表现手法,推动戏剧情节的展开。  相似文献   
134.
<正>二、夏某的情形是否应当认定为视同工伤主持人:根据上述分析,案例二能否认定为视同工亡呢?市人社局的不予视同认定是否符合《条例》第15条第(一)项规定?请各位嘉宾具体分析分析。陈荣鑫:结合案例一来分析案例二,某市人社局的工伤认定表现出了应有的审慎,把握了"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突发疾病、48小时"等关键要件,值得在工伤认定行政执法中总结推广。(1)准确把握了夏某的生病不是"突发疾  相似文献   
135.
刘衍先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以李贺、姚舍为代表的唐诗研究和以唐宋散文史为代表的古代散文研究为其突出成就。在对先生研究成果的归纳分类上,在学术界对先生成果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学术成就作了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136.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的"不具来生业报恩"当作"不惧来生业报因"。"业报恩"不可理解,"业报因"是佛教经论中的常见搭配,且变文中旁证甚多,故"恩"当作"因"。"具"虽可与"业报因"搭配,但不合上下文意;上下文多说地狱之可惧,且"惧(畏)因(果)"是佛教经论中的常见搭配,故"具"当作"惧"。  相似文献   
137.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诚"作为道德范畴,其涵义由自然本体之"诚",而发展为人的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信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也被认为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品德。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容也很丰富,主要体现在人际诚信、政治诚信、商业诚信、军事诚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8.
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的价值问题的研究,产生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此类问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对技术创新的价值批判过于“宏大”,对技术创新实践的渗透性较差;价值批判的视域过于狭窄,忽视了技术创新与其它子系统的各种天然联系;没有从技术创新的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来探寻技术创新的价值本质;对技术创新实践产生的价值体系缺乏较全面的审视等。总的来说,以技术创新价值为主轴的相关研究,总体上还处于不成熟、非体系化的状态,这也表明该类研究应该引起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9.
《庞居士语录》保存了大量唐代口语和俗语,是研究唐代语言的重要语料。《庞居士语录》中的"一子地"是"极爱一子地"的简称,属佛学专有名词,指的是菩萨修行达到的阶位之一,"地"即"位"、"果位"。由于十地的说法不统一,有关极爱一子地所属的菩萨阶位,自然也就不统一了。南北朝时的佛学大师僧宗以之为第七地,隋.慧远、灌顶以之为初地,唐.新罗国沙门元晓以之为初地以上,宋.宝臣以之为九地。"当阳"、"背后的"都是"佛"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0.
从传播的视角出发,以作品与史料为基础,分析当代台湾武侠小说在大陆地区的传播情况。首先,梳理30余年来引入大陆的台湾武侠小说作家与作品;其次,归纳当代台湾武侠小说在传播过程中带有鲜明的集中性与纵深性特征;最后,从作品水平、心理需求与文化认同三方面剖析台湾武侠小说在大陆地区迅速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