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朱厄特的代表作。随着女性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当前评论界更多地关注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坚强、独立女性。事实上,朱厄特并没有忘记男性,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不但有传统、刻板的男性,也有觉悟和可拯救的理想男性。正是通过对这些男性的刻画,作者不仅表达了她对男性的关注,更表达了其对男性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基于此,借助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探讨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男性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通过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性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对理想男性气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团体心理辅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共同的师资队伍与共同的工作目标,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应当遵循专业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其在具体应用中,可以班级活动为载体,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渠道,以调查—反馈—讨论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英汉习语的对比与双向翻译研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利用隐喻认知研究英汉习语之异同及翻译还不曾有专题讨论.利用隐喻认知有利于对习语求本溯源从而深入分析掌握英汉习语的语源及语义,有利于把握英汉语习语之“形”“义”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把握翻译的生成路径,更好地指导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环境保护主义者、自然文学家和小说家,美国国家图书奖二度获得者彼得·马修森的写作视野极其开阔.在自然文学写作中,他致力于描写人类足迹罕至的大自然;在小说创作中,他致力于揭示造成环境破坏背后的各种深层社会根源.无论是自然文学写作还是小说创作,从第一部作品《美洲野生生物》到最后一部作品《在天堂》,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各种环境问题始终都处于其写作视野的中心,充分凸显了一个作家的生态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身体或者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之一。就人类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而言,身体或者器官的隐喻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足"在形成概念、理解事物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汉日语言比较的视角,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人体隐喻化的三大分类,就"足"的隐喻认知的基本特点来展开研究,并尝试揭示出两种语言环境下"足"这一词汇的隐喻运行机制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专业八级改错题是检测英语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层次的英语专业学习者答题情况尚无人研究,有必要做专题探讨。通过答卷研判、访谈及归因分析,研究发现:1)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水平(English proficiency in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EPCA)整体不高,所有被试的均分为2.7分,只有12.5%的被试达到及格线,单题词汇辨析的正确率低至0.83%;2)4组被试的EPCA,只有大学教师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科二年级组、本科四年级组、中小学教师组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EPCA不会简单地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提高;3)EPCA较低,是由于一语词义与二语音形混合的词汇学习方法以及“英语思维缺席”制约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English competence in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ECCA)的发展。建议采用“遵循英语思维特点学习英语”的策略,以便提高ECCA。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M师范大学115名英语师范生的PCK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在实习支教阶段PCK有很明显的提高;PCK各维度的发展程度不均衡.其中,外语学科知识提高最为明显,其次为关于课程和教材知识和外语教学策略知识,进步最慢的是关于教学情境知识和学生的知识;PCK各维度的内部发展程度也不均衡,对人生阅历和人际交往技能依赖程度低的领域,实习支教生有明显的发展,而对人生阅历和人际交往技能依赖程度高的领域,实习支教生的变化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思辨缺席症"进行诊断,并开出了不同的"处方",但因多从宏观着眼导致可操作性较弱而效果不佳。从课堂教学的视角来把脉"思辨缺席症",抓住事物的可变性和病症的可疗性,从微观的角度针对课堂开出"去权威、培质疑、激思辨"的"处方"进行治疗,在大环境难于改变的情况下来微调小环境下的教学思维和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症状的消除提供了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彻底根治"思辨缺席症"。  相似文献   
19.
20.
莆仙地区“大神尪”傩舞活态遗存在时空流变下,其“驱逐”原形被遮蔽,逐步变型为将驱恶纳吉、禳灾祈福作为主要诉求,以傩舞等传统歌舞仪式为主轴的祭祀巡游活动。在莆仙“大神尪”傩舞祭祀活动中,鲜明体现莆仙先民对驱鬼逐疫的追求、对加强联防的公共管理诉求、对无病无灾的祈求,其中亦蕴含莆仙传统社会中个人、族群及仪式之间的素朴哲思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