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5篇
统计学   5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袁梁  赵娜 《理论界》2007,(1):226-22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商业银行风险日趋增大。因此,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所探讨的预警指标体系正是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而设计的,它对于有效监控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经之阶段,民国时期的学者针对这个问题,不仅从质的方面,而且从量的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转移的途径进行多种设计,提出了发展乡村工业、移民、强制劳动等消化途径,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对当前这一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风险投资行为与流动性危机模型,对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行为及其与流动性危机的关系进行了解析。同时结合“类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性质,对迪拜债务危机进行了现实透视,可以发现: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行为将导致社会风险资产总体规模高于社会有效水平;债务危机是投资机构非理性扩张的必然结果;迪拜“类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性质是引发其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人们研究的重大课题。诚然,人类社会是发展了,但发展的现实世界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经济发展了,却带来许多产品生产过剩的问题;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了,却又伴随着出现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因为地理邻近和社会根植,集群化发展的企业的供应链更易形成竞争力。结合集群企业供应链运行的独特逻辑和鲜明特征,推动群内企业产品结构的系统构建、群内企业关系的社会根植、产品与经营信息的即时传导,可以确立集群企业相对于游离企业的供应链竞争优势。当然,集群企业供应链系统也存在限制和风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失信(诚信与信用不足或短缺)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信用的隐蔽性原理及其在企业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揭示失信的信用隐蔽性诱因,认为解决信用失信的关键在于信用显性化,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及具体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国外经验借鉴与国内政策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发展风险投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措施,主要包括:引导和探索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制定和完善风险投资相关法规;建立多层次股权交易市场疏通退出渠道;对风险投资直接监管与间接监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以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新的成本-收益模型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框架,区别于侧重经济冲击相关性分析的相关研究,从名义汇率变动、通货膨胀率及实际经济周期相关性三个角度,对整个东亚地区是否适合组建货币区并推出共同货币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东亚国家组建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是正相关的,暂不适合组建一个全面而成熟的货币区,应通过一系列的经贸、金融及货币合作协议渐进地达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研究了供给、需求、货币政策、能源随机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与能源价格的特征影响,考察了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表明,产出、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因素来自供给、需求层面的结构冲击,能源价格冲击的影响相对有限.均值波动溢出效应模型的分析进一步表明,在均值层面上的能源价格与产出、通货膨胀的溢出关系较为松散,但在波动层面上则表现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说明能源价格更容易引起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相似文献   
20.
建立基于银行目标导向的理财产品费率模型,通过对不同目标下银行行为的讨论,得出理财产品费率调整的一个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存在使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提升程度最大的最优理财产品费率;最优费率不是固定值,而是一个动态概念;单纯考虑经济效益时,银行将调高理财产品费率;银行调高理财产品费率,将提升自身综合目标的实现程度;银行调低理财产品费率,并不改变银行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