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家庭、“新基建”生产部门、一般生产部门和政府四个主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究政府“新基建”投资、财政减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一单位标准差“新基建”生产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冲击,政府“新基建”投资冲击的激励效果较小,在1年左右到达顶峰,调整周期约为10年。在公众预期下实行的三种“新基建”政策中,计划二,即前期以政府投资为主带动“新基建”生产部门发展,后期降低政府投资比例,以社会资本为主,“新基建”和一般生产部门产出增加,提高了社会投资和消费,调整周期大约为7年,实现相对稳定增长。此外,减税政策仅在短期内带动了经济发展,长期则不利于居民消费和投资。因此,在“新基建”计划早期政府资本应积极参与,后期需根据“新基建”生产部门发展阶段适当调整投资比例,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逐步转化为以社会资本为主。  相似文献   
102.
103.
人力资本的聚集效应和溢出效应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人力资本的聚集效应依赖于知识的溢出来发挥作用,人力资本聚集效应程度越高,知识技术溢出越多,经济增长越快,就越容易吸引其他主体,人力资本聚集动力也就越强。人力资本聚溢效应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技术创新,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观念、制度、收入和环境等因素影响着人力资本聚溢效应的释放。为了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从观念、制度等方面采取创新性措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聚溢效应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发达国家行业组织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业组织是指行业协会、商会等经济性社会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发达国家的行业组织出现很早并一直发挥重大影响。随着经济管理体系改革的深入,我国行业组织的发展和培育被提上日程。本文对主要发达国家行业组织的比较研究,旨在为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5.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06.
根据其内在的特征,战国中后期在学术领域中出现的思想学术的综合趋势,可进一步细分为同化式和系统化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自然有着很多相同点,更有很多明显的不同之处。先秦诸子的两种综合方式,对后世诸子的著述乃至现实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战债问题是两战之间英美关系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等各个方面,也涉及英关不同利益的博弈。英美双方起初通过一定的相互妥协,达成战债协定,为双方的合作打下了基础。但由于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以及英国实力的削弱最终使战债问题严重恶化了英美关系,刺激了美国孤立主义倾向,而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战债问题进一步削弱了英国霸权,并为美国霸权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8.
109.
家用天然气是地方性公共物品,其非竞争性来自于技术,非排他性来自于道义。家用天然气和其他公用事业一样具有网络生产的技术特征和自然垄断倾向,因此在消费者终端环节普遍执行公共定价。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价格与国外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国内需求量和进口量的不断增加,涨价压力比较大。居民生活必需品涨价,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提高相应垄断企业成本透明度是涨价的前提也是公共物品的内在要求。等热值等价、国际比价传导联动、国内供求缺口等直接涨价原因,并不适用于家用天然气终端定价。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