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202篇
人才学   82篇
丛书文集   513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1748篇
社会学   24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客家南迁,已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包括音乐在内的客家文化,而兴国山歌则是客家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长期以来,兴国山歌唱遍大江南北,然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兴国山歌进行深入研究尚且不足。其实,认真考察兴国山歌的起源,从表现形式、内容和使用功能的文化价值上深入探究兴国山歌的类型及其风格特点,对兴国山歌进一步兴盛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23.
浅析钢琴曲《二泉映月》的音乐及演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根据阿炳的同名二胡曲改编创作的一首中国钢琴作品。该曲在原作基础上,在曲式结构、音乐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大胆尝试,利用钢琴表现力丰富的特点,深刻展示出了原作丰富的内涵,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本文通过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并对其演奏作分析研究,旨在探索作品中由民族钢琴音乐所表现出的那种民族特色和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4.
《乐府传声》对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徐大椿所著《乐府传声》一书在词义的领会、歌曲的处理方法、演唱的表演三方面的论述,为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5.
反对造假,遵守真实诚信的原则,是讲道德、讲科学的一个基本准则,理所当然,也是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和从业人员职业追求的一种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26.
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是通过演奏者艺术性的再创造来诠释的。文章从两方面阐述了演奏者理解和演绎作品的方法、途径 ,并进一步阐明要把音符升华、融入情感 ,深刻、准确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特有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27.
一、音乐的魅力乐坛上广为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德国音乐家梅亚贝尔有一次和妻子吵架,两人各不相让,闹的不可开交。这时梅亚贝尔突然心血来潮,索性打开琴盖,弹起了肖邦的《夜曲》,弹着弹着,整个身心全然为乐曲的魅力所感染,竟忘记了和妻子吵架的事,他的妻子也慢慢地被那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不禁来到钢琴旁,忘情的拥抱了自己的丈夫。夫妻重归于好。享有艺术王冠美称的音乐,她以独具的情感,潇洒的风采,通过乐音的流动,展现出人们内心深处存在的情感,控制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焕发出其别样的魅力!雕塑、绘画是空间艺术,戏剧、舞蹈是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28.
29.
目前,美术及音乐工作者均认为,色彩与音色的关系极为密切。音色在乐音属性及音乐构成要素中均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演唱者只有在理论知识丰富、演唱技巧娴熟的情况下才能对音色进行自如地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声乐演唱中的音色运用,然后从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作品风格、表达创作情感三个方面对声乐演唱中的音色价值体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乐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代表性。在新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下,音乐应承继传统,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音乐家族中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尤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移风易俗"的作用。但是唯有那些饱含人间真情、深具艺术美感、洋溢时代气息并彰显民族特色的主旋律歌曲,方能真正实现乐教功能;而那些只求政治功能的艺术作品,大多会被历史所淘汰、所淹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