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7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97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文章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利用PADIS软件对未来40年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4年出现高峰,到202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城乡分化的差异性特征.未来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会经历先增后减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逐年下降.从结构观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各时期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高于农村.城镇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则经历不断老化再到相对合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2.
张丹 《人口与经济》2012,(Z1):31-32
为了保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国内的保险公司纷纷引入新的运营模式及人力考核体系。本文以某保险公的考核激励体制为例,对保险公司的运营模式进行阐述,并分析该模式的发展趋势及未来保险公司绩效体制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4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滞后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而且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绝对量会大幅度增加 ,这就使得农村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和劳动力的多渠道就业 ,同时大力开发小城镇 ,扩大第三产业规模 ,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和空间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4.
李阳 《劳动世界》2010,(7):11-13
本文立足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运用制度比较的方法,从覆盖范围、财务机制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政策分析,最后分析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分割走向融合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基础、转变建制理念是根本、建立衔接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求知识失业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对北京市用人市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视行为是导致知识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6.
关于我国妇女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我国 5 0年来妇女就业问题的回顾与理性思考 ,就未来在妇女就业问题上应采取的对策 ,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7.
2009年12月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社会公布居民水价调整听证方案要点。总体方案中居民水价每立方米拟上调0.9元,调整后水价达到4.6元。水的使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何界定涨价的合理性,也  相似文献   
48.
一、职业生涯内的工资激励模型(一)研究背景及思路。当员工在企业中工作一定时间后,其职位也上升到一定高度,晋升通道将会越来越窄,但同时他们也成为企业的关键人才,企业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来保留这部分人才,并且要在晋升疲软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才能达到企业和员工双  相似文献   
49.
陈天学 《统计教育》2008,(12):16-19
本文用AHP法、模糊评价的定量方法确定了中国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层次结构模型和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价值用蓝灯,绿灯,黄灯,红灯对劳动关系安全域进行预警,使中国劳动关系和谐度能真正直观反应社会和谐的"风向标"。本文不只是从分析原理上进行介绍,更多的是从可操作性上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0.
本文基于全国13个省份近万劳动者调查数据,从三个层面探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倾向及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劳动者性别、年龄、学历等多方面个体特征及其对培训政策的了解程序会影响其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倾向;学历、婚姻状况及就业状况则影响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次数;培训补贴、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则显著影响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因此,本文从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公共服务、改善培训方式、优化培训补贴机制、合理选择培训时间和加强培训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