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由发展指数、协同指数、生态文明指数、人口发展指数、企业发展指数等五大指数构成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分析,得出一些基本判断,如从发展指数看,北京核心地位稳固,三地发展水平落差有缩小趋势,京津冀三地新旧驱动力处于“换挡期”;从协同指数看,北京外溢效应显著,三地互投活跃并向产业轴发展带集聚,产业协同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等。  相似文献   
52.
53.
邬晓霞  黄艳  高见 《城市》2020,(2):18-26
加快培育提升中小城市功能对优化城镇规模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笔者将我国中小城市发展历程划分为政策倾斜下的缓慢发展期(1949年~2000年)、政策并进下的停滞发展期(2001年~2013年)和新型城镇化助推下的快速发展期(2014年以后)三个阶段。中小城市的发展状况呈现波动起伏的特点,特别是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出台后,中等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小城市发展面临较大困境。因此,应从健全法律机制,完善规划机制,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革户籍、投融资、土地和财税等制度入手构建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体制机制保障,注重分类指导和时序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4.
55.
宋维珍  安树伟 《城市》2020,(4):3-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充分发挥其在京津冀协同治理水平提升和制度供给上的优势,推动京津冀在产业、交通、生态和创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未来北京在推动京津冀协同治理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拓宽协同治理领域,引入多元化和信息化治理手段。顺利推进京津冀协同治理,需要完善协同治理机制;转变治理理念,形成协同治理格局;联合津、冀构建长久有效的协调体系;组建专门的区域协同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56.
57.
李瑶  安树伟 《城市》2018,(8):24-32
笔者通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历程进行分析,阐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的机制: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转移为起点,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拉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最终形成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的城市综合体.同时,笔者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大建设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现通州与廊坊北三县的协同发展;畅通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促进北京市域外生产要素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集聚等对策.  相似文献   
58.
刘凯华 《城市》2017,(12):54-58
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是对城市管理手段的革新,目前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规划不科学,法律不完善,监督手段不齐全等问题阻碍着城市管理的革新."多规合一"强调的是盘存收边,避免蔓延式增长,在此背景内进行的城市管理和设计,有助于实现精明增长和精细化管理.笔者从北京精细化管理现状出发,总结国内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多规合一"框架下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对书中及实际发生的一些失败项目的解读,分析了那些试图改善人们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以及简单化和清晰性所导致的失败。由此斯科特提出了著名的"米提斯"理论。  相似文献   
60.
结合“新”新经济地理学,测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异质性特征和趋势,并构建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及细分行业集聚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其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高质量增长方面尚存在短板且呈现异质性,存在内部效率结构不均衡、技术进步不足、技术生产率低下、规模效益尚未形成、有效供给不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为滞后等问题。(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依然存在粗放型、滞后性的特征,各行业间异质性较大呈现出非均衡现象,各行业均由于技术效率水平影响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对城市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呈现出“倒U”型关系,需要引导各要素形成技术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引领作用和结构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