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文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2023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培育旅游消费新场景,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加快涌现,推动文化和旅游需求进一步集中释放。2023年底哈尔滨凭借特色文旅活动火爆“出圈”,全国各地文旅部门也借助这波人气,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积极开发文旅产品,文旅消费一路升温,“尔滨”成为网络热词。无论是哈尔滨还是淄博,旅游发展立足地域特色,营造浓浓“烟火气”;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有求必应,十分“接地气”。基于上述现象,如何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以推动文旅业持续健康发展,值得学界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员的《促进旅游消费的有效路径:现象、规律与建议》,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教授的《旅游地爆红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河北大学邢慧斌教授的《基于需求层次理...  相似文献   
32.
文化和旅游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因此须将其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加以理解、审视、把握和推进。文章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分3步构建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首先,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5个维度出发,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设定为增强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治理现代化、国家软实力、人民幸福感和生态文明;其次,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代表性、现实性和可比性等原则,构建了由5个目标层、16个准则层和52个操作层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专家打分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各级指标赋予权重。本研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和旅游的全方位、多维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3.
家庭内部结构会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CGSS2013数据检验了夫妻相对收入地位和年龄差别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总收入的情况下,妻子收入比重提高会显著降低丈夫幸福感,丈夫本人收入增长会显著提高自身幸福感,但妻子收入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之间相对收入地位对妻子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丈夫收入增长能够显著提高妻子幸福感,妻子本人收入对幸福感也存在显著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显著度较低.年龄差别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年龄差距对妻子幸福感有负面影响,传统上认为"男大女小"家庭关系更幸福可能这类家庭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认为,妻子相对收入提高对丈夫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取决于主观观念,越认同"男主内、 女主外"观念的男性,妻子收入比重提高对其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越大.研究采用OLS和有序probit模型,通过增减变量观察回归系数和显著程度变化,发现结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34.
基于中国最大的民生态度调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等相关变量是解释“收入—幸福之谜”的重要因素。但相比之下,幸福感作为一个主观变量,更关键的是其会受到个体对环境变化预期的影响,即预期收入(而非总体收入或绝对收入)是影响和决定中国居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预期收入越高,其减少“很不幸福”“不幸福”和“一般”概率的可能性就越大。无论对居民总体、还是不同异质性群体而言,该结论均较为稳健。机制分析发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提升国民的预期收入,能有效克服“收入—幸福之谜”效应。为此,应提倡政府不断强化预期管理,弘扬和践行“中国梦”精神,增强国民自信和理想信念,提高社会预期和经济预期。  相似文献   
35.
自然环境决定了食材资源的获取途径,社会制度影响着饮食文化的变迁。日本先民社会饮食文化形成有其外部因素(自然环境选择)和内部因素(社会等级阶层分化),这是以稻米为中心的日本饮食文化形成的客观条件和历史必然性。而在近代日本社会思潮与政治变革的影响下,"和""洋"饮食方式产生对立、冲突与融合,反映了日本社会对异文化侵入后,由排斥拒绝到接受融合的复杂情绪和社会心态。而日本现代意义上的"和食文化"体系则是立法、科研、制造技术以及媒体、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综合推动的结果。综观"和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为我国饮食资源的开发与传承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根据人因事故在煤矿事故致因中占比很大的现状,针对不同的主体数量描述了两种对煤矿井下工人安全特质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一是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和BP神经网络的适用于单个员工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二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灰靶决策方法的适用于多个员工优选的灰靶比较模型。结果发现,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和灰靶比较模型分别针对个体和群体评价提供了客观、定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基于服务经济时代来临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将习惯性偏好与人口结构两个变量引入服务消费函数.在利用跨省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习惯性偏好和人口结构都是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变量;习惯性偏好对服务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口结构变量中,少年儿童抚养比与居民服务消费呈正相关关系,老年人口抚养比和男女性别比皆与服务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建议从健全社会保障、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着手,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消费.  相似文献   
38.
文化和旅游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数字化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文章通过需求端、供给端和治理端的分析,探讨了数字化为文化和旅游业带来的融合新动能。数字化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核心机制在于通过数字化搭建融合新价值网络、塑造融合发展基座、形成融合的驱动机制、重构融合的组织结构以及深化融合的治理体系。数字化给文化和旅游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进程,并将牵动更为复杂、宽泛的治理目标、治理领域、治理方式的融合与变革。  相似文献   
39.
提高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能通过促进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对创新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间的中介变量;不但本区域数字化能显著促进本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而且本区域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当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较高时,会增强数字经济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增长都会促使相邻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快速增长;在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逐渐下降。因此,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发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放缓、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更加多元的"新常态"。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进行商品交易的经济组织形式,商品交易市场是国民经济中商品与服务交换的基本场所和主要形式,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商品交易市场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成为"新常态"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并从宏观及市场监管、市场举办方管理和场内商户经营三个层面对商品交易市场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梳理,能为各方在制定商品交易市场的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