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全面考察晚唐著名诗僧齐己及其《白莲集》,揭示在禅宗思想影响下中晚唐诗歌中的独特的诗禅交融的艺术境界.以齐己与《白莲集》为内容,介绍齐己生平梗概及"白莲"意象的精神意义;统计分析《白莲集》,探讨齐己诗风的"清"、"苦"特征;齐己调和诗禅的努力以及《白莲集》独特的审美意象,揭示齐己《白莲集》所体现的诗禅境界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类学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类史前时期并不存在哪怕一件纯粹的艺术品,艺术与劳动、巫术、宗教难分难舍地纠结在一起,形成一幅混沌如一的原始文化图景。在传统美学体系中,一般把艺术价值分为认识、伦理、审美三个方面。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里,这种陈旧的"三分"法很难触及艺术价值的本质,唯有深入史前文化中去追问艺术的存在意义和生命意义,才有可能从根源上求解艺术何为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副词"就"语义繁多。然而,其义项划分因缺乏内部的一致性,甚至将其语境、语用义也作为其义项,因而,各种分法多有交叉,不无主观性与偶然性。决定某一语符语义关系的因素有三:逻辑的、事理的、心理的。本文试图从这三要素出发,力求得出其义项内部一致性的、更为合理的分与合。  相似文献   
14.
屈原是自然之子。屈原赋保留着人与自然最纯真的审美关系,在屈原与自然的交感会通中,自然的“大美”为其带来的是生命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蕴含丰厚的生态审美意蕴,主要表现为审美理想下的自然至美和生存理想中的本真生存,前者体现的是屈原对自然美的推崇以及渴望与自然合一的人格追求,后者体现的是屈原在生命存在根基和存在建构上的本真式追求。  相似文献   
15.
时间和存在是成长的两极,时间是生命的本质结构,一切生命形式的存在始终围绕时间展开.鲁迅以“中间物”的身份观照历史与现实,他的小说始终以“人”为时间想象的起点,以人的时间意识为考察对象.鲁迅小说人物成长范式大致可分为顺天知命型、自然纯真型、受挫皈依型和特立独行型.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历史叙事在新时期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下遭到了质疑和挑战。“历史”本身的虚构性和文本性特征使得作家无意于再建构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放弃了对历史客观真实性的追求,从而在文本中渲染了一种非理性主义色彩;同时,作家注重自我对历史的认识和体验,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关注个体的命运和价值,表征了一种经验理性的反思倾向。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5,(4):42-46
谢榛受佛道二家思想影响较深。佛教心境表现为佛法在心不在形,贵心冥会合的顿悟;执念凡尘的复杂悲感;浅俗忧怨的禅境。道家心境表现为对中国社会历史与生活的体味;对人世苦痛的应对方法;疏慵懒拙的养生之道。相较于佛教思想的浅俗不彻底,自然养真的道家心境却更深地影响着他的思想、创作与诗学理论,形成诗风自然任真的一面,亦其力图在"真诗"层面圆融古体近体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8.
夜市作为特殊的商业形式活跃在人们的生活里,尤其是北宋的夜市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此时的夜市具有时空的开放性,商品种类的丰富性,消费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宵禁制度的松弛以及里坊制度的崩溃,使得北宋时的夜市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丑、贯、再、里、单、讯”等汉字都有横竖交叉笔画,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书写这几个汉字横竖交叉笔画的习惯笔顺是“先横后竖”.1997年国家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与这一习惯笔顺相符合的只有“单、讯”两字,《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丑、贯、再、里”的横竖交叉笔画的笔顺是“先竖后横”,与人们习惯不一致.笔顺规范应该尊重大多数人的书写习惯,需要把“丑、贯、再、里”四个字的横竖交叉笔画的笔顺规范改成“先横后竖”,让规范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正处于思想新旧杂陈之时,《西游记》恰逢产生于此时。面对个性张扬、人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作者吴承恩对人性有其独特的体悟与思考。为了拯救浇薄的世风,使人心复归于正,他以宗教为救世良方,要合儒、释、道三家之力,让世人收心养性,“合和四相复修身”,达于完美的人性修养境界。他所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佛性、道性与儒性的相统一又高于这三性的无私无欲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