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8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考察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的特点,并探讨师生关系、社会支持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对重庆市440名流动儿童与192名城市儿童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显著低于城市儿童;(2)流动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师生关系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城市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  相似文献   
62.
循环经济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问题,其基本理念是公平、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对促进循环经济具有源头控制作用.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应成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发展的新的动力.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自然资源物权上,形成了自然资源物权公平、节约和保护价值追求,并促使立法者转变将自然资源作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单一物的看法,注重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和权利主体的积极义务,确立可持续利用原则,修订传统物尽其用的内涵,推动自然资源物权主体制度、利用制度和救济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63.
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内容分为7个方面:企业战略、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信息搜集、支持的寻求以及创新操作.综合分析发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表现并不突出,比较而言企业文化管理方面最常出现创新行为,而搜索信息和寻求支持方面的创新行为相对较少.分类比较的结果显示51岁以上的企业家较其他年龄段的企业家更注重企业战略方面的创新行为;41~50岁的企业家较其他年龄段的企业家更注重操作方面的创新行为;民营企业家较其他性质的企业家更注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较非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创新行为更为突出;企业规模越小,企业家创新行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4.
农村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长足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我国当前农村教育基础薄弱,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面对农村"三教"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尝试从"三教统筹"的思路出发,提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5.
胡娟  杨兴礼 《科学咨询》2008,(9):7-7,28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着重阐述了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最后从构建安全的国际环境、周边环境、国内环境和加强国防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6.
“有效市场”“有能集体”“有为政府”在中国农村减贫中的功能区别在于各自促进资源配置的动力不同,中国农村减贫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有效市场”引导的资源流动“主动性”,“有为政府”引导下资源流动“强制性”以及“有能集体”引导的资源汇聚“整合性”带来的必然结果。“有为政府”为市场作用发挥提供了保障,“有效市场”的介入对“有能集体”的资源协调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有效市场”引导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以及“有能集体”对资源的协调整合,又积极响应“有为政府”农村减贫支持性政策的号召,最终共同推动脱贫地区的资源获取与资源利用。吸取中国农村减贫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应以“有效市场”“有能集体”为主,“有为政府”为辅。应该发挥“有为政府”畅通要素流动渠道的作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实现城乡资源平等交换。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挥“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农村产业发展积极性,激活农村发展所需的现代生产要素。通过“有能集体”整合协调农村内部自有资源与外部投入资源,强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发展中“统”的功能。在“有效市场”“有能集体”“有为政府”共同作用下,实现农村资源全面激活、更易获取、...  相似文献   
67.
 当前社会企业研究很少注意到中国近代史上久已出现的“有实无名”的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近代中国工业化肇始之初,基于社会文化传统和本土资源条件,孕育出具有社会企业本质特征的私人民族实业。其中,建厂于乡村地区并内嵌于本地社区建设的实业类型,可定义为“在地型社会企业”。文章以中国近代最早的社会企业家张謇所创办的社会企业“大生集团”以及其在地化建设的“南通自治”为案例,分析在地型社会企业,如何立基于本土社会,通过优化配置本地资源、充分利用在地社会资源进行资源内置化的经营,并将收益全部返还到本地区的综合建设,以实现乡土社会的“实业—教育—公益”三位一体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8.
合理的产品定价是生鲜类农业众筹项目成功的关键。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及互联网思维构建了生产者组织化联合和消费者社群化聚合、O2O场景产销对接模型和产品阶梯定价策略。研究表明,与传统开放式多级分销模式相比,生鲜农产品通过农场直达家庭的众筹预售在促进产销衔接、降低物流成本、保障质量安全方面优势明显,可让消费者获得更多顾客让渡价值并在阶梯价格吸引下“滚雪球”式地为生产者聚集批量订单进行定制化按需生产,进而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69.
生态分区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是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选择26个适合渝西丘陵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以行政县(区)为基本单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渝西丘陵地区进行不重叠、内在的系统分类,将其分为了5个生态经济区域.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宏观指导渝西地区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本文通过阐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和重庆市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分析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助推重庆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