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医疗费用的较快增长使得群众看病费用负担增加,"看病贵"在中国成了一个热点问题。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疾病的规范诊疗计划,与医疗环节、医院信息建设密切相关,其付诸实施和推广将有效规范临床医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过度医疗,通过环节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2.
以《梦溪笔谈》为基础,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基础原因,最直接的推动力——古代耕种农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有自身的优缺点,在当代,重新认识古代科学技术,为改进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奠定思想基础,矫枉过正,更好地促进中国科学技术良性发展,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73.
基层河长作为河长组织体系中的“末梢神经”,在全面建立河长制中起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因此,构建基层河长胜任力模型对于规范基层河长的工作要求,提高其履责能力,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任务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22位基层河长进行访谈,借助软件ATLAS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利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出包含五大维度共23项胜任要素的基层河长胜任力初始模型,据此编制基层河长胜任力测量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对基层河长胜任力初始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最终得到了由河湖管理能力、协作力、抗压力、专业素质和人格特质等维度构成的基层河长胜任力模型。实践中,要把基层河长胜任力构成要素作为基层河长评价考核和培训的重要依据以及河长制制度完善的重要指引,使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相似文献   
74.
电子政府以公民服务为中心,可通过政府信息和服务平等的配置使得公民获得广泛的参政机会,开辟了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综合运用引证法、例证法、比较分析法等,以期从政治哲学角度阐明其与政府善治及政治民主的理论契合——能够实现政府信息及服务的平等配置,这不仅需要政府责任感的增强及相应硬件设备的提供,而且需要克服诸如数字鸿沟等现实障碍。此外,新时期电子政府的发展带来的政治影响正在日益显现,对加快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及政治变革产生了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75.
76.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continues to sweep across Europe with fervour. The rhetoric of radic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s too great to ignore, given the state of many European companies. In many cases the reengineering drive has been orchestrated by American companies either moving into Europe or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dictated from their US base. Yet reengineering is essentially an American concept, packaged so as to appeal to that country's psych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ransfer of culturally-grounded management techniques, in this case BPR, making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German business and cultural context.  相似文献   
77.
“终结论”思潮勃兴原因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历史必然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社会的“终结论”思潮亦是如此。科技革命的兴起、全球化的延展、“普世价值”的宣扬、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主客观条件促使“终结论”的兴起并于80年代再度勃兴,成为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探寻终结论思潮产生的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8.
中国跨国贸易已进入双向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实现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检验中国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水平,分析双向国际化发展特征对构建高质量“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与74个国家和地区2011—2021年双向国际化数据进行协同性检验,并计算确定了中国在各区域双向国际化主导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双向国际化整体协同水平发展平稳,同亚洲保持平稳上行趋势,而同大洋洲和非洲地区的双向协同性略有降低;中国双向国际化总体协同与区域不平衡矛盾较为突出,中国双向国际化耦合度均值最高达724.26,最低则为16.71,原因在于东道国和母国开展跨国贸易能力存在较大悬殊;中国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呈现出“东升西降”格局,与亚洲地区的协同水平逐渐超过欧美,但由于中国同欧美各国双向投资时间长、基数大,即使在近几年出现小幅下滑,双向协同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议中国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推动双向国际化高质量协同,以整体协同为目标因时因地制定差异化双向国际化发展策略,以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为依托实现中外优势互补,以强化互动为核心激发双向国际化协同效应发挥,以风险检测为手段降低跨国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79.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主要有五个方面在影响着农民工的留城定居行为。第一,户籍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阻碍着农民工进入"体制内"。第二,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的差异,会带来留城与否的不同结果。第三,人力资本不同也会在留城定居决策上产生分化。第四,作为经济理性人,对城市收入和开支的衡量决定了是否留城定居。第五,城乡之间情感性博弈左右着农民工的去留。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未来在农民工留城定居方面可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0.
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现今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形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网络建言献策、网络揭黑反腐、网络群体性事件以及网络政治冷漠。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在应对网络政治参与中面临多重难题,比如政府信息透明度低、网络立法缺位、政府网站建设滞后、政府网络资源供给不足、政府网络监管失灵等。政府必须调整角色定位,做网络民意的倾听者,网络问政的参与者和网络民主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