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作为一部支持中国抗战的长篇小说,《龙子》不仅是对日军暴行的揭露,也是对一切暴力的反思。《龙子》自觉透视战争背景下民族意识的觉醒与高涨,冷静地揭示民族主义扭曲发展对人性的伤害,并从人道主义的高度思考民族主义的走向。这种观照战争的视角充分显示了赛珍珠独到的眼光和见地。  相似文献   
12.
幽默既是一种语言艺术,又是一种行为特征。运用幽默是创设愉快英语教学情境的一种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活跃课堂气氛,并能融洽师生感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语言修养,培养幽默感,在英语教学中掌握幽默的技巧、注意幽默的时机,把握幽默的分寸。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面临巨大变革的时期,开展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显得更为紧迫。只有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危机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同样都有从正、反两个视角来表述同一概念的语言现象。汉语里一些习以为常的公示语,英译时从反面来传递其语言文化信息,往往更能传情达意;反之亦然。生态翻译学及其"三维"原则赋予公示语反译以理据。语言维的公示语反译,旨在以目的语为依归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力求语义信息的双向动态对等。文化维的公示语反译,则更加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阐释并践行"以我为准"的翻译原则。交际维上的公示语反译,格外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提升"整合适应选择度"并忠实再现源语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高职学生信息素培养中存在信息素养教育与实践背离、学生加工和创造性使用信息的技能不强以及信息道德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培养学生的开放学习观,强化实践和实验教学,同时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补贴制度的完善——基于中关反补贴争端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补贴争端是当前中关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各种补贴政策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给予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有禁止性补贴之嫌,各种税收减免和国有企业补贴政策具有可诉性,不可诉补贴的使用不充分且存在不当之处。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完善我国补贴制度,调整现行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立法;借鉴发达国家实施补贴的方式与经验;充分利用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加快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不配套等客观原因,也有从业人员的自身因素。对这些问题如果不予以高度重视,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深入分析现状与问题的同时,应立足于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法制建设、建立创新机制并培养后备队伍。  相似文献   
18.
19世吴王寿梦接位时,吴国为楚国属国。其后,晋国推行"联吴制楚"战略,成功瓦解了吴、楚联盟,吴始伐楚。在其时晋、楚争霸的战略态势中,晋国为巩固所获取的战略利益,紧紧地拉住吴国。为此,晋国多次主持盟会,邀请吴国参加,同时让晋国集团内的其他诸国"会吴"。吴国在这一时期,对晋国集团组织的盟会等事务,却显得冷淡与消极。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管理者的重要阵地,应该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给予重视,从而符合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道育功能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的新理念不断发展成熟。它提倡的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学习技能为核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职教模式。它更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