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50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5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文学研究中的'关键词批评'现象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源于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批评”开启了以阐释核心术语来反思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新视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在方法论上给日趋程式化和成见化的文学研究以极大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写作现象。“关键词批评”在批评实践层面有了不少新变与推进: 不再仅以对关键词的词源学追溯为批评中心,而是以关键词在批评实践中的衍生为考察重心,以期有益于文学批评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建构和发展;表现出注重紧密联系文学文本进行批评实践的趋向;编撰体例有所突破,文论性得以进一步彰显。这些都昭示了“关键词批评”发展的新路向,也显现了其在新时代语境中的勃然生机和研究实绩。我们在充分认识“关键词批评”理论价值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理论“陷阱”与实践误区,避免政治视角从“一维”成为“唯一”,谨防关键词的霸权化和快餐化。  相似文献   
82.
认知的透视性使得自然的绝对客观论被抛弃,随后出现的“精致表征”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自然观演变的内在机制。随着次级工具的出现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自然观依次出现了图腾模型、生机论和机械式生机论。当人类对知识的理性检验能力增强后,“神创说”的表征空间最终让位于机械论。自然从认识的背景凸显为认识的对象是自然观模型演变的主要认知机制,但转变却让自然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整体的完整。  相似文献   
83.
在具体梳理“衍”、“抛”、“澍”三个俗字意义的基础上,利用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进一步比较其与相对应的正字“行”、“挽”、“漂”的语境差异后发现:俗字“抛”、“澍”的义项与其正字“挽”、“漂”基本对应,“衍”则只对应于“行”的名词性语义;在具体运用时,俗字的出现频率也远没有正字高,它们一般出现在相对单一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84.
《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中的八篇文章以论乐为主,通过考察这八篇文章中与《礼记·乐记》相同的内容,可知《乐记》中的《乐本》、《乐言》、《乐象》等篇在《吕氏春秋》撰写前已经基本成书。而结合其他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可以推测《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可能还保存了《乐记》十二佚篇中的《乐作》、《说律》与《意(音)始》篇。  相似文献   
85.
郭剑敏专著《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对1949年到1966年间的革命历史小说的叙事生成进行深入的探究。著作以在研究"十七年"的革命历史小说生成机制为切入点,着重考察和解析这些作品的生成过程及其所承载着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艺术内涵。论著虽然是以建国后"十七年"中的革命历史小说为研究对象,但这种研究方式对观察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与运作也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6.
孔广德辑《普天忠愤集》作为甲午战争的直接产物,收入了大量清末人撰写的与时事时局、国计民生、革旧维新有关的诗文,体现了编者激发士民忠愤之气、挽救危局、培养人才、成一代龟鉴的意图,同时,也深刻反映了甲午战争前后的历史文化氛围,广泛展示了当时的时代心理状态与时人的思想认识水准,是认知那段历史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87.
在民国的小说创作中,无名氏善于用一种极喜极悲、极冷极热、极动极静的大起大落式的情感叙事,来叙述人间的悲欢离合,抒发生命的爱恨情感,塑造极富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从中展现生命在情感漩涡里久久激荡的情形,以形成一种极致的情感冲突之美,使小说产生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度和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88.
由霍建起导演的影片《暖》以表层诗意化而内核残酷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女性真实的一种生存状态。文章认为影片中女主人公暖对自我的定位始终未能挣脱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樊篱,她无意识中认同了“他者”形象的角色预定,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主体的价值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影片揭示暖在对待婚恋与家庭等方面都表现出被动、无力、茫然、困窘和绝望,在她身上,体现了女性成为“第二性”其主体意识旁落的无奈与悲哀。  相似文献   
89.
战后英国宗教教育的发展和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英国学校的宗教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从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到教学的内容以及评估都发生了改变,通过描述英国学校战后宗教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可知现代宗教教育体系在英国演变的具体形式。从而反映出英国学校宗教教育的面貌及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0.
语气助词“也好”是从宋代开始,因假设句“若(如)……也好”对举,假设连词脱落而形成“……也好,……也好”连用,表示事情的结果不会因为出现的情况而改变,相当于“无论……也……”或者“不管……都……”句式所表达的句法语义,是整个句式省略融缩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