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于风华 《理论界》2005,(4):48-48
企业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的又一重大税制变革,有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强化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其积极意义非常明显。但从所得税分享的实践看,其问题也不容忽视:使我国的分税制更加不规范,与我国加入W TO后按国际惯例实行税制改革的要求相违背;导致国税、地税部门相互扯皮、争抢税源,致使税收征管效率低下;地方税收结构建设更加严峻;诱发新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遵循“优化税制,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力分配关系”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1.按公共财政模式规范政府支出…  相似文献   
102.
分税制、财政压力与政府"土地财政"偏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税制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间的巨大缺口;而地方财政压力所引发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冲动,形成了普遍的"占地竞赛".获取"土地财政"成为政府的普遍"偏好".分税制进而地方财政压力导致了对土地的掠夺;有必要对政府的"土地财政"进行测算;以阐明农地为什么会成为掠夺的对象.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强化地方政府预算外和预算资金收入的约束和规制,特别是变革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保障以及对农民行使产权行为能力的保护,是改变"分税制"-财政缺口-土地财政-农地流失运行逻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3.
1978-2006年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负担的演变经过凸显—加重—膨胀—下降四个阶段,农民负担变化的特点是由升—降以及税轻费重;农民负担上升的原因是多元的,主要是我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分税制的缺陷、农村税外收费泛滥以及县乡机构膨胀财政负担过重等;而农民负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采取税费改革、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等措施。要减轻农民负担,必须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有支农、惠农的政策,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地方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变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等。  相似文献   
104.
作为破解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中国宪政建设轴心问题的关键入口,1994年开启的分税制改革基本建构了中央与地方制度分权的雏形,但也面临宪政时代的严峻挑战。鉴于整体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背景,很有必要转换研究的路径,以一种“实用宪法”的视角来析解分税制改革,以一种“规范宪法”的思路来提炼分税制改革,通过引进对话和沟通、宽容、忍让的机制和程序,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分税制改革,因势利导地推进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规范化、法治化建设,达成中央与地方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和谐局面,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5.
段晓红 《晋阳学刊》2016,(4):114-119
我国分税制由于存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不科学等缺陷,导致实施后引发地方财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加强地方税建设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关于地方税制建设的讨论仍停留于现行分税制框架之下。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目标,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调适央地财政关系的需要。加强地方税建设,必须打破中央主导央地财政关系的格局,必须认清中央与地方分财和分税的关系,必须在重构分税制目标的基础上调整分税的方式,建立以划分税额为主的框架,并确立分区域的动态差别共享比例。  相似文献   
106.
107.
分税制”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的方向。它是处理国家、地方、企业三者经济关系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的重要机制。本文对“分税制”的内涵及其实行的必要性作了分折,指出了实行“分税制”应具备的条件,并对我国实行“分税制”应遵循的原则、选择的模式及采取的步骤等方面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8.
109.
我国现行税制是在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特征的复合税制。现行的财政体制是地方包干的体制,这种财税体制对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化,现行财税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税负不公平,不利于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如企业所得税按不同所有制分别设置税种,税率不一,优惠各异;二是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不规范,大量的减税让利造成分配关系不规范,由于采用包干制,出现税收“一个企业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三是税收调控的范围和程度不适应生产要素全面进入市场的要求;四是现行税制  相似文献   
110.
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消除地区间的财政不均衡而实施的一项制度 ,对于民族地区来说 ,这项政策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分析 ,试图发现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