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2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616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61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571篇
理论方法论   256篇
综合类   4247篇
社会学   545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毛泽东所追求的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化,它不仅仅是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使社会整体从传统化为现代,它更是要在中国的现实国情基础上,尝试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和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它是在二战结束之际的特殊的国内外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具有鲜明的阶级特色、包涵国家政体形式与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双重意义、目的论与方法论的双重意义。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是群众运动的大民主,其主要对象一是阶级敌人,二是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执政党的民主机制建设,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客观准确地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03.
语言风格体现一定的审美观,毛泽东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他独有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价值。这里通过对毛泽东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伟人风采的展示和文风、语言风格的研究,将毛泽东的语言风格概括为通俗平易,形象生动;理中寓情,情理交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人们树立了语言艺术运用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4.
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话语在当下的中国,虽然并不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但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球化的形势下,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发展的语境。就在这种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毛泽东美学思想也可以加以重新审视。从西方后现代主义美学和中国当代美学后现代主义话语的关系本体、不确定性观念、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美的形态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毛泽东美学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及其中国化方面仍然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然而,也要与时俱进,拓展思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审美关系,开拓出美学理论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5.
近代中国接受的是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哲学。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哲学经毛泽东等人的阐释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它是一种实践性与通俗化更为显明,既有教条与政治化倾向,也有实事求是之精神,并注入了民粹主义(或民本主义)、儒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带有苏式与中式双重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6.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毛泽东又推让总书记感到迷惑。其实,毛泽东推让总书记是他在当时复杂局势下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支持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党内高层存在着复杂的权力格局.当时毛泽东的卓越才能展示受限、毛泽东政治路线的正确性也还没有成为全党的共识.另外当时中央委员会的组成情况及国内抗日的大局也使毛泽东格外慎重。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从八个方面揭示了毛泽东关于为人民服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8.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及其殖民后的印度侵略中国的产物。在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国在当今复杂国际环境下妥善处理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第一,要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中印友好关系的大局出发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第二,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国家领土、主权、安全不容侵犯的底线;第三,中印边界问题只能通过谈判协商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第四,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处理中印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毛泽东高度重视生产劳动的基础性作用,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要素论,主张发挥劳动的教育和改造功能,并着力培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劳动文化,形成了带有鲜明社会主义特点的劳动观。习近平从劳动幸福观、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等方面丰富了毛泽东劳动观并进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习近平对毛泽东劳动观的创造性发展对引领新时代中国人民劳动实践、推动创新性劳动观念形成、助力时代新人培育、促进劳动价值共识凝聚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毛泽东首倡“中国化”,并对为什么要“中国化”及如何“中国化”等做了具体阐发。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具体化”这一认识论概念,并以其替代“中国化”这一政治性表达。因此,在他那里,“中国化”即“具体化”,二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从认识论看,“中国化”涉及的是理论实现过程中的理论具体化这一认识中介环节,它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的事实性认识具体转化为中国实践所需要的应用性认识的过程,也即我党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理论创新的认识过程。毛泽东对“中国化”认识论意涵的揭示,不仅深度阐明了“中国化”的本质,也为我国“中国化”研究或党的理论创新研究,指明了进一步思考的认识论维度,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