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分析新疆城镇体系的经济差异,论述新疆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42.
自 8 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就是区域发展失衡 ,东南沿海的高速发展与西北西南的缓慢增长形成强烈反差。到 2 0世纪末 ,这种东西部间的差距不仅未见缩小 ,反而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客观地看 ,一方面 ,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距同个人差距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这种差距本身就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势能”;但另一方面 ,当这种发展着的“势能”积累到一定限度时 ,就会形成一种必须加以释放的“张力”,否则它就会喷发而出 ,造成巨大破坏。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何要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理论界对此的一般看法是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缺陷”,但这一看法存在着片面性和肤浅性,不能作为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总量资本再生产及流通理论实质上是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的基本条件,经济均衡和失衡的表现以及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的作用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应当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本文根据西部与重庆的实际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从非均衡开发的理论及其基本模式出发 ,论述了重庆为什么说是西部非均衡开发中最重要的主导性增长极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重庆非均衡开发理论模式—“K”型战略 ,并就构建该战略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对当前重庆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5.
以华中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的学科建设远景规划为例,介绍了非均衡发展理论,并简要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该理论在大学发展规划方面的实践及华农学科建设在这方面的具体运用。最后,对该理论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6.
目前,我国宏观上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增长,而微观上大量国有企业仍面临资金紧缺、亏损严重的难题。对此,应通过控制投资需求,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供给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高,做好投资体制改革以及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等措施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47.
邓小平理论是他留给我们的巨大思想宝库 ,其中“两个大局”思想 ,曾经指导我们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从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到实施西部大开发 ,无不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具体的体现。那么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如何用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统筹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阐述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8.
导言中央政府建立怎样的法律和行政制度框架来规范和保护地区间竞争,促进地区的增长和繁荣,地方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竞争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是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十分关注的事情。最近几年中,地方政府竞争问题在欧洲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美国各州对此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也正在兴  相似文献   
49.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高校R&D投入、高校R&D产出和高校R&D影响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传统Markov链与空间Markov链对我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的分布、差距及动态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东部省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比较高。(2)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中国高校R&D资源配置水平在总体差距上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3)Markov链分析表明,我国高校R&D资源配置状态流动性较差,发展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5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发展的。区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战略,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区域战略及其效应,提出现阶段采取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