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073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378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儒、释、道的人际交往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集中的统一体,社会生产关系是决定人际交往关系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发生某种关系,可统称为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儒家、佛教、道教均有其各自的人际交往理论和实践,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人际交往的经验教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2.
东日本国际大学办学百年来,始终坚持以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的教育思想为办学的指导原则.在创立阶段,以田边新之助为代表,创建昌平中学,以儒学"修己"精神,制订"17条修为"作为人格培养的办学的教育纲领;在中兴阶段,以田久孝翁和山冈庄八为代表,创建盘城短期大学,继承并发扬德川幕府以来的儒学传统精神,并制订"行义以达其道"的校训,共同致力于二战后的教育振兴;在当前的大发展阶段,以田久孝翁为代表,创建东日本国际大学,继续用儒学"修己"精神进行灵魂教育和人格培养教育,用儒学"经世济民"精神,开创"和平经济学"研究,倡议建立儒学文化圈,以走向全球化.  相似文献   
23.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李二曲分别从体和用、工夫和本体角度,明确了正统儒学的内涵和外延.他回顾了异端的历史演变,并着重批判了儒学中的异端表现.这对于我们今天阐释儒学的真正精神仍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4.
无论是“道问学”还是“尊德性”,都只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注重客观事物的伦理意旨,因为儒学的本质是修身为本的为政之学,其主旨是不可能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的,所以儒学的盛行尤其是理学在明代的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全球本土化"语境下的后现代、后殖民与新儒学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世界上大多数人被边缘化了,这种边缘化既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同时也体现在社会和文化上.如果从文化的纬度来考察全球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化上的一个直接后果.后现代主义在进入中国的文化土壤时必然与中国文化相碰撞进而发生形交.在"全球本土化"的语境下,可以建构四种形式的后现代性话语:(1)"全球本土化"的后现代话语;(2)具有解构特征的大众文化话语;(3)从中国视角重新建构的全球化话语;(4)作为全球本土化的后殖民话语--新儒学.儒学已经逐步成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一种带有主导性意义的话语力量,并在全球化时代的后现代语境下得到了重新建构.它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据以与西方后现代理论进行平等对话的重要文化理论资源.因此,一方面应当从后现代和全球性的视角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改造、批判、扬弃并加以重构,使其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则应从全球化时代的新儒学的视角对西方的各种后现代理论进行质疑、批判和改造,从而使重构的后现代新儒学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话语共存之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6.
儒学:一种让人和谐向善的思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儒学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性善论;二是天人合一论;三是“为己”论。这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了人类和谐向善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因此提出,儒学是一种让人和谐向善的思想文化,能够为今天“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丰富养分。  相似文献   
27.
中朝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学传入朝鲜后,对朝鲜的政治统治、思想观念、教育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朝鲜立足本国国情,从多角度、多侧面与儒学发生了融合,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朝鲜儒学。  相似文献   
28.
对孔孟儒学,我们应“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没有揭露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却提出“打倒孔家店”,不加区别地将儒学一棒子打死,这是不科学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文化的片面态度,使得运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且对以后的学术研究、思想文化建设以及社会道德观念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9.
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发挥着弥散性功能,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扫描儒家思想,可见其问题、理念、范式与时俱进;对其进行结构探悉,发现其主旨、论域、关怀一如既往;对其进行功能考量,得知其学术、治术、心术功能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30.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各种文化及文化思潮的逐步融合。在这个时期,多种文化一直在激烈地互相碰撞着,并在碰撞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北周的统治者及其统治思想,自然也难以规避这个文化氛围,但儒家思想始终是统治者主要的政治教化和固国强民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