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4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47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21.
河湟汉族婚礼歌是随同每个婚礼仪式的出现而出现的仪式歌,其内容与相对应的仪式紧密相关,由于仪式不尽相同,因而婚礼歌内容各异。就其功能而言,它在展演场域中所传递出的各种信息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婚礼程序的控制和连缀功能,对婚庆气氛的调节和渲染功能,以及对所有婚礼在场者的道德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522.
《社科纵横》2019,(4):122-126
元顺帝北走后,元朝留在内地的军事力量还有两大支:一是云南的梁王,二是东北的纳哈出,都依然用元朝的年号,秉承元顺帝的命令、雄踞一方。朱元璋忌惮于蒙古人"斡腹"亡宋的历史教训,于是武力统一了云南。为了加强对云南的统治、明朝首先结束了大理段氏雄踞大理的局面,将段氏迁出云南。同时伴随着大量汉族军民的移入,云南几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儒学的兴起和内地先进技术的传播,云南进入又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完备,是上承蒙元、下启满清的卓有成效的边疆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23.
十六国时期胡族君主为了政权统治需要,大量征辟汉族士大夫进入中央政府。但是由于胡族政权权力分配结构和汉族士大夫本身的仕进心态不积极等原因,使得这一时期大多数汉族士大夫仕途不畅。此外,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实力的倒挂,直接导致了胡族君主对汉族士大夫普遍存在着猜忌心理,这也是传统的"夷夏之防"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体现。  相似文献   
524.
汉族与满族诗人是清代诗坛的两大创作主体,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其古典诗歌创作形式也基本相似。因此,二者在颜色词使用数量和使用形式方面都大同小异。然而,由于生活环境和民族审美心理等的不同,二者在具体颜色范畴成员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此外,在满族诗歌作品中,颜色词的使用形式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和口语性。  相似文献   
525.
卓仓藏族是安多藏族的一个分支,关于其族源的讨论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章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卓仓藏族的来源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卓仓藏族的族源构成中既有土著西羌人、吐蕃军民及后期卫藏移民的成分,亦有鲜卑人、汉族和蒙古族的藏化者,说明卓仓藏族具有族源上的混融性特征.  相似文献   
526.
转房婚是古代兄弟共妻与姊妹共夫婚姻形式的残留,随着一夫多妻婚的消除以及人们道德伦理观的变化,转房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这种婚姻形态在如今的河湟汉族中间仍有遗迹,考察其长行不绝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古代汉族转房婚的历史沉淀,二是河湟地区历史上诸民族转房婚的渗透,三是财产和子嗣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7.
汉族移民与河湟地区的人文生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胜 《西北人口》2010,31(4):67-72
历代迁入河湟地区的汉族移民主要是政策性移民,明清时期自发迁入河湟的汉族移民也逐步增多。汉族移民的到来改变了河湟地区原有的作业方式,也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人文生态系统。汉族迁入河湟的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湟地区人文生态系统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528.
宗教场所、神祇与偶像、仪式都是宗教性信仰的基本特征,通过这些特征不仅可以了解其信仰的宗教属性和特点,而且可以揭示其社会文化内涵,以及信众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529.
吴铭 《民族论坛》2007,(5):64-64
<正>唐三藏,男,汉族,现年37岁,江苏海州人。曾任“赴西天取经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人,现任长安洪福寺方丈(正部级)。"唐三藏同志政治坚定。贞观十三年,组织上决定派人远赴西天取回真经。众所周知,西天距我国有十万八千里之遥,道路交通极为不便,必经之地多险山恶水,狼虫虎豹数不胜数,妖魔鬼怪不计其数,赴西天取经可谓任重而道远。组织上曾考察多名人选,皆难当此重任。这时,唐三藏同志挺身而出,将这副重担勇敢地挑在了肩上。唐三藏同志说得好:“我不上西天,谁上西天?!”在漫长而艰辛的取经生涯中,他始终牢记组织重托,在困  相似文献   
530.
原隆村是宁夏闽宁镇一个回族与汉族互嵌居住的生态移民村。搬迁前,原居地的民族交往交流形式单一;搬迁后,由于原隆村的回族和汉族群众在空间上相互嵌入的居住格局,彼此交往互动、交流沟通的机会明显增多。新时代,在日常生活、就业务工、教育教学、文化互动等方面,原隆村各民族交往交流日渐广泛和深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就,从而形成文化上彼此欣赏、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婚姻中相互包容、归属上共生共赢,展现出民族交融的美好图景。原隆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对我国新时代民族互嵌式社区构建具有启示意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军警民多方协同、干部和群众携手奋进,以互嵌式居住、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中,原隆村村民从搬迁前的单一民族居住格局逐步有序过渡为搬迁后的回族与汉族互嵌式社区环境,真正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血脉相通、水乳交融,形成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原隆村经验为新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