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藏传佛教僧尼是特殊群体,通过社会保障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体面地生活,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体现,是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公正的要求。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材料研究了甘青藏传佛教僧尼医疗和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及其寺院社会化管理实施情况,并简要评析了僧尼社会保障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根据野外考察和~(14)C测年,本文论述了青海高原东部冰缘楔形构造的特征、类型、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冰缘构造包括冰楔、砂楔和混合楔三类。它们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的两个阶段,~(14)C测年为距今33,000年至20,000年和15,000年至10,000年。根据楔内充填物的孢粉与粒度分析、风沙与黄土堆积以及湖泊演化,表明冰缘楔形构造形成时气候较今寒冷而干燥。  相似文献   
43.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方式与黄河水灾关系十分密切: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黄河水灾频繁;黄土高原作为畜牧区,黄河得以安流.介绍了治理主要水灾的方法和经过.揭示了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陕西榆林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学原理,对陕西省榆林市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恶劣自然条件以及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导致我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根本原因,据此,对我区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5.
青藏铁路通车,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青藏两省区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农牧民增收、新农牧区建设为中心,从青藏两省区实际出发,加强第一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大力发展以“青藏铁路”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6.
本文基于特色农业的内涵和青藏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确定了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选择。在此基础上从显示性指标对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整体不强并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7.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几个方向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多年来存在着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的所谓“三低”现象。其原因很多 ,既有自然问题 ,也有技术问题 ,还存在着管理问题。生态学理论和多年的实践证明 ,仿拟自然植被群落结构是植被建设的基础 ;实施抗旱集流造林技术是植被建设的核心 ;开展人工植苗造林是植被建设的主要手段 ;加强对病、虫、鼠、兔、牛、羊危害的防治是植被建设的关键。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了 ,必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48.
朱玉福  周成平 《西北人口》2009,30(6):110-114
青藏铁路为西藏人口流动创造了便利条件,2006年通车以来,西藏的流动人口剧增。成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大量的流动人口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西藏的社会治安、就业、生态环境、文化保护等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影响。针对流动人口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西藏发展面临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9.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如何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过程中保障粮食自给,是恢复全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该文根据土地利用详查与实地调查资料,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与退耕压力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的可能规模及其粮食减产效应。研究认为:在保证人均耕地0.1 hm2前提下,黄土高原地区退耕面积可达236.46×104 hm2,占现有耕地的1/5强;对应的粮食减产量为195.26×104t,是1996—2000年平均粮食产量的12.69%;全区基于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退耕压力指数达0.20,晋陕甘黄土丘陵沟壑台塬区是退耕压力最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50.
考古资料表明青海民和阳洼坡、乐都柳湾、同德宗日,西藏昌都卡若、拉萨曲贡等地均有陶器出土,分别隶属于仰韶、马家窑、齐家、卡若、卡约、辛店等考古文化谱系。青藏高原是我国史前制陶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河湟地区的彩陶文化更是享誉中外。青藏高原史前制陶工艺起初多用泥条盘筑法,小型器为手捏而成,大约距今4 000年左右,出现慢轮修整技术。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推广及游牧业的兴起,大约距今3 500年左右,青藏高原彩陶制作技艺开始衰落。青藏高原不同考古文化类型陶器各具特色,同时也体现出前后继承、交叉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