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9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80篇
人口学   342篇
丛书文集   356篇
理论方法论   145篇
综合类   2223篇
社会学   628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 new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migration to the USA on the well-being of transnational families in high emigration communities within Mexico. Our survey measured the well-being of family members in a variety of domains: economic, health, education, and child development for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drawn from high migration municipalitie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no recent emigrants to the USA, Mexican households sending non-caregivers to the USA appear to gain economically without contributing to problems faced by children. However, when family caregivers migrate to the USA, the remaining members in Mexico struggle to meet the family's needs and children are more vulnerable to educational, emotional, and health problems. Children in households where a caregiver migrate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frequent illnesses (10% vs. 3%, p<0.0001), chronic illness (7% vs. 3%, p=0.011), emotional problems (10% vs. 4%, p=0.006),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17% vs. 10%, p=0.018) compared with children in households where the migrant was not a caregiver. Research, policy, and program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2.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 This article is a synopsis of a UN study, with emphasis on Ital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March, 2000, the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published a 143-page...  相似文献   
99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一直承认朝鲜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一员的平等和合法地位 ,并以朝鲜族的特殊历史为依据 ,制定了在朝鲜族地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原则。其主要内容为 :保障朝鲜族人民的平等权利 ;承认朝鲜族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决朝鲜族人民的土地问题 ;积极争取和团结朝鲜族人民 ,共同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建立朝鲜族人民武装 ,共同进行抗日武装斗争 ;大力培养朝鲜族干部 ;发展朝鲜族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字等  相似文献   
994.
从族谱编纂看满族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族谱是民间最常见的传世文献 ,具有追根寻祖、辨别亲疏、敬宗收族等作用。本文指出 ,族谱在民族识别和民族认同方面具有不容低估的现实意义。这里 ,重要的不仅在于甄别史实的真伪 ,而且还在于理解特定社会氛围中族人对于族谱的策略性利用。本文以满族族谱为主要对象 ,将实地调查与文本分析相结合 ,尝试对族谱在民族认同中的功能进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有关沙陀都督府、沙陀族共同体、沙陀族姓等问题 ,学术界向来说法颇多 ,这些说法与历史事实多有出入。本文依据史料认为 :唐初西域地区并无沙陀都督府建制 ;构成沙陀族共同体的基础是“沙陀三部落” ,不能把早期的沙陀突厥与尔后的沙陀族视为一体 ;沙陀族除沙陀三部落外还包含有其他民族成分 ,学术界过去只将李、刘、石三姓视为沙陀族姓与史实不符。沙陀族姓是沙陀族共同体丰富内涵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996.
我国少数民族构成要素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行 《民族研究》2001,4(1):45-51
本文用总人口、自治地方本民族人口、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人均GDP、农业人口、识字人口、在校生、母语人、单语人、双语人人数等 10项指标作为民族的地区、经济、教育和语言构成要素 ,对这些要素在我国现有少数民族中的构成情况作了描述、相关和因子提取等统计分析 ,以说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构成的基本社会状况 ,以及这些要素对少数民族整体和个体的构成的作用或代表的信息量有多大。文章还依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对统计分析结果作了相应的说明和解释。结论是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之间的区别特征主要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的教育水平、居住地区、使用语言等方面的社会差别 ;但是从发展趋势看 ,传统意义上的各民族构成要素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民族间的差别将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9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邦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选择联邦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上述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不具备建立单一制国家的条件;民族共和国联邦制作为缓和民族矛盾的产物,本身存在制度缺陷,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又直接促成了上述国家的解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998.
关于武汉市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民族散居化日趋明显 ,城市民族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民族关系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本文以武汉市为个案 ,对当前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合武汉市民族工作实践提出了要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观点 ,并从加强调控主体、完善调控手段、确立调控效果评估体系等方面对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99.
论回汉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对回汉关系在中华民族关系总体格局中所显示出来的历史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人们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回汉民族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向提供一种背景和参照。作者认为,交错分布的民族居住格局、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结构性融合、经济生产领域的互补传递性和文化上的求同存异是回汉民族关系的显著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从其婚姻动机、交往途径、婚姻现状看,都具有"交换"的性质,其基本模式为"交换婚姻".由于这种"交换"关系并非感情与感情的交换,故婚姻关系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